1.计算题- (共1题)
1.
煅烧石灰石方法可用于测定石灰石中CaCO3 含量。右图是某种石灰石煅烧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曲线图。(假设杂质受热不分解)。(写出计算过程)

(1)写出石灰石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该石灰石中CaCO3的物质的量是 mol。
(3)该石灰石中CaCO3 质量分数是 。

(1)写出石灰石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该石灰石中CaCO3的物质的量是 mol。
(3)该石灰石中CaCO3 质量分数是 。
2.单选题- (共9题)
1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说法正确是
A.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
B.雾霾使空气中增加大量可吸入颗粒 |
C.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可起到杀菌作用 |
D.单层无纺布口罩过滤孔径在10微米可防霾 |
3.选择题- (共14题)
12.如图所示,在“中国达人秀”舞台上,16岁的卢驭龙上演了这样一幕表演:他站在电压达几万伏的电极旁边,轻松地把玩着“闪电”,却安然无恙.据了解,他身上穿着一件特别的衣服叫“高压屏蔽服”.制成这“高压屏蔽服”的材料可能是( )
13.如图所示,在“中国达人秀”舞台上,16岁的卢驭龙上演了这样一幕表演:他站在电压达几万伏的电极旁边,轻松地把玩着“闪电”,却安然无恙.据了解,他身上穿着一件特别的衣服叫“高压屏蔽服”.制成这“高压屏蔽服”的材料可能是( )
4.填空题- (共4题)
25.
在化学发展史上,众多科学家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使我们学会了用“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
Ⅰ.若“
”表示一个氮分子,则“
”表示 (填写符号)。
Ⅱ.水在太阳光和催化剂条件下可分解产生氢气。如图是水分解过程中部分微粒变化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用图中字母表示)。写出化学方程式 。

(2)拉瓦锡通过实验揭示了质量守恒定律。根据此定律推断,在化学反应H2O+C
CO+X,X的化学式是 。
(1)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使我们学会了用“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
Ⅰ.若“


Ⅱ.水在太阳光和催化剂条件下可分解产生氢气。如图是水分解过程中部分微粒变化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用图中字母表示)。写出化学方程式 。

(2)拉瓦锡通过实验揭示了质量守恒定律。根据此定律推断,在化学反应H2O+C

26.
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
(1)食品、药物安全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Ⅰ.食品添加剂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二氧化钛是常见的食用白色素。二氧化钛是由 组成。
Ⅱ.食品保鲜常采用填充保护气的方法,说明该保护气具有 性质。
(2)节能、减排、低碳是当今环保的主旋律。
Ⅰ.天然气是清洁的气体矿物燃料,写出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煤燃烧时加入适当的物质,可以减少 气体的排放,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Ⅲ.研究发现氨气(NH3)完全燃烧,产物中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热。NH3的摩尔质量为 ,若氨气中含有1.806×1024氢原子,则氨气有 mol。
(1)食品、药物安全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Ⅰ.食品添加剂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二氧化钛是常见的食用白色素。二氧化钛是由 组成。
Ⅱ.食品保鲜常采用填充保护气的方法,说明该保护气具有 性质。
(2)节能、减排、低碳是当今环保的主旋律。
Ⅰ.天然气是清洁的气体矿物燃料,写出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煤燃烧时加入适当的物质,可以减少 气体的排放,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Ⅲ.研究发现氨气(NH3)完全燃烧,产物中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热。NH3的摩尔质量为 ,若氨气中含有1.806×1024氢原子,则氨气有 mol。
27.
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从表中可知:随温度升高氯化铵的溶解度 。
(2)60℃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0 g氯化铵,充分搅拌,可得到氯化铵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3)A烧杯是70℃时,溶剂为100g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Ⅰ. C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Ⅱ.70℃时,将A烧杯中的溶液恒温蒸发10 g溶剂后,析出a g固体,再继续恒温蒸发30g溶剂,则析出固体b克,则b克 3a 克(填“<、≤、>、≥或=”)。
Ⅲ.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B烧杯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A、B、C烧杯中的溶液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改变
c.由60℃降温至50℃时溶液质量一定减少
d.降温至6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e.降温至30℃,烧杯中一定有NH4Cl晶体析出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解度(g/100g水)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0 | 60.2 |
(1)从表中可知:随温度升高氯化铵的溶解度 。
(2)60℃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0 g氯化铵,充分搅拌,可得到氯化铵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3)A烧杯是70℃时,溶剂为100g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Ⅰ. C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Ⅱ.70℃时,将A烧杯中的溶液恒温蒸发10 g溶剂后,析出a g固体,再继续恒温蒸发30g溶剂,则析出固体b克,则b克 3a 克(填“<、≤、>、≥或=”)。
Ⅲ.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B烧杯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A、B、C烧杯中的溶液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改变
c.由60℃降温至50℃时溶液质量一定减少
d.降温至6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e.降温至30℃,烧杯中一定有NH4Cl晶体析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