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009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4/4/9

1.简答题(共1题)

1.
市场上有一种外观类似黄金的Cu—Zn合金 ,现取合金粉末20g放入烧杯中,加入50 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物的质量为69.8 g。  求:
①产生氢气的质量;
②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③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单选题(共3题)

2.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 CO+CuOCu+CO2
B. 3Fe+2O2Fe3O4
C. Cu+2AgNO3=2Ag+Cu(NO3)2
D. CaCO3CaO+CO2
3.
如图所示,在试管里的水中加入少量某一物质后,原来U形管内两侧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红墨水,右边的液面降低了一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一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
A.食盐B.食用油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B.矿泉水C.海水D.蒸馏水

3.选择题(共14题)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5个字。

    很多人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①{#blank#}1{#/blank#}。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意象的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所以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②{#blank#}2{#/blank#}。但并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就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一般的规定性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境”要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有限的“象”,体现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因此,二者相较:③{#blank#}3{#/blank#},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民间歌谣受到相当的重视,并且有不少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严格地说,此事与秦代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里指的主要是汉乐府歌辞。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谣),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性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流传。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施宗庙祭祀及朝廷礼仪,同时也兼以自身娱乐,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期的乐器,皆可证明其事。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的功能,当时他采取了“采诗”以“配乐”的做法,“周公制礼作乐,采时世之诗以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什么是“通情相风切”?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是说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左传》记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总之,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

    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打击,至汉初早已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直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正规化,乐府文学(歌辞)的建设也渐见起色,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管齐下,大规模进行。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民间歌辞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关承担。

    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这是古老的采诗传统在新朝代的再起。如何“采”法?颜师古注曰:“采诗,依古遒人,徇路采取百姓讴谣,以知政教得失也。夜诵者,其言辞或秘不可宣露,故于夜中歌诵也。”所谓“遒人”,语出古文《尚书》之《夏书·甘誓》:“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看来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采取百姓讴谣的故事,这在汉代儒者说法中是被确认的,所以他们也仿效实行起来,以为礼乐制度之一环节。采讴谣的目的当然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通过文士撰作和采集民间歌谣这两种办法,汉代的乐府文学很快丰富起来,汉乐府歌辞成为文学史上一大新景观。尤其是民间歌谣,虽然当初它们并未进入“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等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只是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非核心部分,但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史价值却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

7.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十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在京举行,选手们的舞姿发扬蹈厉,技术难度普遍较上届有所提高。

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经常抛出一些不经之谈,比如“侵略无定义”论,这些荒谬言论令全世界嗤之以鼻。

③北方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北国的冬天又总是那么富有韵味,银装素裹,囊萤映雪。常常令生长在南方的游客流连忘返。

④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⑤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⑥我们正在议论和我们半面之交的李局长。昨天才参加完欢迎仪式,今天我们就发现他正式地上班了。

9.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十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在京举行,选手们的舞姿发扬蹈厉,技术难度普遍较上届有所提高。

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经常抛出一些不经之谈,比如“侵略无定义”论,这些荒谬言论令全世界嗤之以鼻。

③北方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北国的冬天又总是那么富有韵味,银装素裹,囊萤映雪。常常令生长在南方的游客流连忘返。

④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⑤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⑥我们正在议论和我们半面之交的李局长。昨天才参加完欢迎仪式,今天我们就发现他正式地上班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说民族振兴的壮丽景观,  ①  我们在国际竞争的长跑队伍中逐渐追赶上第一方阵,给了我们文化自信以充足的现实理由,  ②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  以悠久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赋予我们的文化以深厚底蕴和坚忍定力。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在不懈奋斗的漫漫旅程中,积累了丰富智慧和坚毅精神。这  ④  为我们今天理解、接受和消化世界各民族文化,练就了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才干,  ⑤  赋予我们深广视野和过人睿识,  ⑥  以纵横捭阖的手段和沉着从容的心态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


A

标志着

那么

/

B

如果说

而且

不但

C

意味着

那么

不仅

/

D

就是说

/

如果

那么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提到冯其庸,人们就会想到《红楼梦》和红学。的确,冯其庸先生是以红学名世的。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

    冯其庸先生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尤其是在《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十分引人注目。早在1975年3月,他与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合作研究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红楼梦》抄本,发现这就是己卯本的散佚部分,并从此抄本中避“祥”字、“晓”字的讳,因而考证出此抄本原是清怡亲王允祥、弘晓家的原抄本,而怡亲王又与曹雪芹家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它的底本有可能直接来自曹家,这一惊人的发现对《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77年7月,冯其庸先生完成了《论庚辰本》一书,这是最早的一本系统研究已卯本与庚辰本关系的学术专著。在书中他论证了现存庚辰本不是由四个本子拼凑而成的,而是据己卯本过录的,是仅次于作者手稿的一个抄本,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从而确立了庚辰本特殊珍贵的地位。

    冯其庸先生更是一位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学者,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诗人,是一位堪称一流的书画家。他除多部红学著作外,还出版有戏曲论文集《春草集》、古典文学论文集《逝川集》、散文序跋集《秋风集》,以及《蒋鹿谭年谱、水云楼诗词辑校》《吴梅村年谱》《朱屺瞻年谱》,大型摄影集《瀚海劫尘》等等。今天像冯老这样知识渊博、虚怀若谷、视野远大、多才多艺的学者真是太少了。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在《题冯其庸教授书画摄影展》一诗云:“红学专门众所宗,画书摄影更能工。何人一手超三绝,四海堂堂独此公。”

    冯其庸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读他的诗会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的才华。他写过许多旧体诗,尤其是纪行诗,写得气势磅礡。例如1990年11月到武威北面的腾格里大沙漠中调查新发现的汉代古城时,他赋诗云:“大漠孤城雁字横,红河东去杳无声。汉家烽火两千载。我到沙场有余温。”

    冯其庸先生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能书善画。他的草书行云流水,飞逸倜傥。有人说他的草书深受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束,别具一格。而他的青藤、泼墨花卉,更是兼有吴昌硕齐白石的风格。而他更爱画葫芦、葡萄,那真是一绝。刘海粟老人就曾称赞冯其庸先生的画“全是青藤笔意,此诗人之画,学问人之画,气质不同,出手就不凡,故不与人同也。”冯其庸先生的书法、绘画被称为文人书画的代表,尤其他的画运古入新,自出新意,而且往往是诗、书、画融汇一体,堪称文人画的上品。

    冯其庸先生治学的最大特点是刻苦和严谨。他强调做学问要肯下苦功夫,肯吃苦,要实事求是,他十分强调多读书,同时又十分重视实际考察。他常常说中国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有如大海,有如高山,个人的学识再渊博,也是沧海一粟,因此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自满。他是这样的告诫年轻人,也是这样地要求自己,他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是晚睡早起,常常是凌晨三四点钟起床作文读书。说到冯老的严谨和刻苦,人们自然想到他对玄奘取经回归古道的确认,这无疑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重大贡献。而说到玄奘,人们就会想到一个词——百折不挠,玄奘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标志性的符号。冯老正是以玄奘百折不挠的精神,十次去新疆考察,八十三岁高龄时还穿越罗布泊,深入楼兰遗址。冯老不懈的追求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同他的著述一样,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相关链接】①冯其庸少时家境贫寒,读到小学五年级时还曾回乡务农。抗战爆发后,家中经济更是窘迫到了极点,经常靠好心邻居送南瓜维持生计。后来,冯其庸成为著名红学家,还屡屡提及友邻的善举,并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②我做学问的原则就是,能够调查的,必须亲自去调查。(冯其庸)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提到冯其庸,人们就会想到《红楼梦》和红学。的确,冯其庸先生是以红学名世的。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

    冯其庸先生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尤其是在《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十分引人注目。早在1975年3月,他与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合作研究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红楼梦》抄本,发现这就是己卯本的散佚部分,并从此抄本中避“祥”字、“晓”字的讳,因而考证出此抄本原是清怡亲王允祥、弘晓家的原抄本,而怡亲王又与曹雪芹家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它的底本有可能直接来自曹家,这一惊人的发现对《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77年7月,冯其庸先生完成了《论庚辰本》一书,这是最早的一本系统研究已卯本与庚辰本关系的学术专著。在书中他论证了现存庚辰本不是由四个本子拼凑而成的,而是据己卯本过录的,是仅次于作者手稿的一个抄本,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从而确立了庚辰本特殊珍贵的地位。

    冯其庸先生更是一位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学者,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诗人,是一位堪称一流的书画家。他除多部红学著作外,还出版有戏曲论文集《春草集》、古典文学论文集《逝川集》、散文序跋集《秋风集》,以及《蒋鹿谭年谱、水云楼诗词辑校》《吴梅村年谱》《朱屺瞻年谱》,大型摄影集《瀚海劫尘》等等。今天像冯老这样知识渊博、虚怀若谷、视野远大、多才多艺的学者真是太少了。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在《题冯其庸教授书画摄影展》一诗云:“红学专门众所宗,画书摄影更能工。何人一手超三绝,四海堂堂独此公。”

    冯其庸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读他的诗会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的才华。他写过许多旧体诗,尤其是纪行诗,写得气势磅礡。例如1990年11月到武威北面的腾格里大沙漠中调查新发现的汉代古城时,他赋诗云:“大漠孤城雁字横,红河东去杳无声。汉家烽火两千载。我到沙场有余温。”

    冯其庸先生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能书善画。他的草书行云流水,飞逸倜傥。有人说他的草书深受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束,别具一格。而他的青藤、泼墨花卉,更是兼有吴昌硕齐白石的风格。而他更爱画葫芦、葡萄,那真是一绝。刘海粟老人就曾称赞冯其庸先生的画“全是青藤笔意,此诗人之画,学问人之画,气质不同,出手就不凡,故不与人同也。”冯其庸先生的书法、绘画被称为文人书画的代表,尤其他的画运古入新,自出新意,而且往往是诗、书、画融汇一体,堪称文人画的上品。

    冯其庸先生治学的最大特点是刻苦和严谨。他强调做学问要肯下苦功夫,肯吃苦,要实事求是,他十分强调多读书,同时又十分重视实际考察。他常常说中国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有如大海,有如高山,个人的学识再渊博,也是沧海一粟,因此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自满。他是这样的告诫年轻人,也是这样地要求自己,他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是晚睡早起,常常是凌晨三四点钟起床作文读书。说到冯老的严谨和刻苦,人们自然想到他对玄奘取经回归古道的确认,这无疑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重大贡献。而说到玄奘,人们就会想到一个词——百折不挠,玄奘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标志性的符号。冯老正是以玄奘百折不挠的精神,十次去新疆考察,八十三岁高龄时还穿越罗布泊,深入楼兰遗址。冯老不懈的追求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同他的著述一样,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相关链接】①冯其庸少时家境贫寒,读到小学五年级时还曾回乡务农。抗战爆发后,家中经济更是窘迫到了极点,经常靠好心邻居送南瓜维持生计。后来,冯其庸成为著名红学家,还屡屡提及友邻的善举,并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②我做学问的原则就是,能够调查的,必须亲自去调查。(冯其庸)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环境中的铅污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自然,指火山爆发烟尘、飞扬的地面尘粒等自然现象释放出来的铅,但①{#blank#}1{#/blank#},包括铅及其他重金属矿的开采、冶炼,蓄电池工业等。②{#blank#}2{#/blank#},锌肥含铅量高达50~52000mg/kg,磷肥品种过磷酸钙中含铅32.5mg/kg。空气中的含铅颗粒,经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甚至影响心脏搏动,诱发心肌梗塞,从而③{#blank#}3{#/blank#}

17.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在国家图书馆发行了《全民阅读》特种邮票,请仔细观察下面的邮票,按要求回答问题。


18.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在国家图书馆发行了《全民阅读》特种邮票,请仔细观察下面的邮票,按要求回答问题。


4.多选题(共2题)

19.
常温下,小刚同学将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冰水中,有晶体(不带结晶水)析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减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0.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40g,要使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达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食盐4g
B.蒸发水分20g
C.蒸发水分24g
D.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96g

5.填空题(共3题)

21.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剂的名称。
碘酒 ___________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_________
22.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g,水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应选________量筒(10ml 、 50ml、100ml 、200ml)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向右盘加砝码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4)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B.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23.
从H、C、O、Na、S、Cl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各物质的化学式:
(1)人体胃液中所含的酸________
(2)烧碱___________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4)食盐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5)酒精灯中的燃料___________
(6)汽车蓄电池中电解液的溶质_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24.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填“是”、“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4)写出(3)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14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