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5.
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 |
B.在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 |
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失 |
6.
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H2 | HCl | 通过饱和的 Na2CO3溶液 |
B | KNO3晶体 | NaCl | 高温下制成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
C | NaCl晶体 | Na2CO3 | 加稍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
D | KCl溶液 | K2SO4 | 加稍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2.选择题- (共12题)
12.某市电话拨号上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
A.计时制:0.05元每分钟;
B.包月制:60元每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
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每分钟.
13.某市电话拨号上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
A.计时制:0.05元每分钟;
B.包月制:60元每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
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每分钟.
3.填空题- (共2题)
19.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1)甲同学发现A、B、C三种物质有如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同).已知A是常见金属,人体缺乏组成A的元素易患贫血症;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与C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A是 (填化学式,下同),C是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B ;B与C .
(2)乙同学发现X、Y、Z三种物质有如图2所示的循环转化关系“→”表示能转化.
①若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Y俗称熟石灰.则X的化学式为 ,请写出Y→Z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②若X是碳单质,Y、Z是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X、Y、Z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Z→X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2Mg+CO2
2MgO+

(1)甲同学发现A、B、C三种物质有如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同).已知A是常见金属,人体缺乏组成A的元素易患贫血症;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与C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A是 (填化学式,下同),C是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B ;B与C .
(2)乙同学发现X、Y、Z三种物质有如图2所示的循环转化关系“→”表示能转化.
①若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Y俗称熟石灰.则X的化学式为 ,请写出Y→Z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②若X是碳单质,Y、Z是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X、Y、Z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Z→X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2Mg+CO2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20.
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下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 .
(2)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小明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 (填一种厨房调味品)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C.粉末状的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
④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 (填编号,下同);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⑤下列哪些方法可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填序号).
A.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部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至集气瓶口
C.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下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 .
(2)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小明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 (填一种厨房调味品)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选用甲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C.粉末状的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
④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 (填编号,下同);若收集氨气应选用装置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⑤下列哪些方法可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填序号).
A.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部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至集气瓶口
C.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4.实验题- (共1题)
21.
小张同学得知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能利用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利用硫酸铜进行趣味实验,将浸泡了 色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他很好奇,进行了相关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有关空白.
(提出问题)
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
(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还可能是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红色固体观赏,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1)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Cu2O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 铜 ,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 A (填序号)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讨论)
(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 .
(2)此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 (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
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
(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还可能是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红色固体观赏,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1)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Cu2O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 铜 ,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 A (填序号)
A.200℃ | B.1000℃ |
(交流讨论)
(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 .
(2)此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 (填化学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