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5.
如下图所示,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的瓶塞上同时插有一支盛有水的小试管和一支U型管。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发现U型管内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①蔗糖固体 ②硝酸铵固体
③食盐固体 ④氢氧化钠固体

①蔗糖固体 ②硝酸铵固体
③食盐固体 ④氢氧化钠固体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6.
在室温时,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则正确的是
①溶液质量增加 ②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③溶剂质量不变
④晶体质量不变 ⑤晶体质量减少 ⑥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①溶液质量增加 ②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③溶剂质量不变
④晶体质量不变 ⑤晶体质量减少 ⑥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⑤ | D.②⑥ |
8.
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
D.当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
9.
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 |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4∶5 |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
D.100g水中含有20g氯化钠 |
11.
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表。取某地土壤浸出液,用pH试纸测得其显酸性。则这种土壤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pH | 5.0~5.5 | 6.0~6.8 | 6.0~7.0 | 7.2~8.5 |
作物 | 茶树 | 棉花 | 水稻 | 甘草 |
A.水稻 | B.棉花 | C.茶树 | D.甘草 |
12.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只有两种化合物生成,因此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C.盐酸中含有氢元素,因此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因此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
13.
营养学上依据食品在人体中代谢产物的酸碱性,一般将食品分成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其中显碱性的酸性食品是( )
| A | B | C | D |
食品 | 鸡蛋清 | 葡萄 | 苹果 | 草莓 |
食品类别 | 酸性食品 | 碱性食品 | 碱性食品 | 酸性食品 |
pH | 7.6﹣8.0 | 3.5﹣4.5 | 2.9﹣3.3 | 3.0﹣3.5 |
A.A | B.B | C.C | D.D |
2.填空题- (共3题)
14.
(4分)根据图1、图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析图1,P点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 B(填“>”、“<”或“=”);取一定质量的A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t℃降低到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分析图2,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10℃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分析图1,P点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 B(填“>”、“<”或“=”);取一定质量的A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t℃降低到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分析图2,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10℃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5.
(8分)小明要用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填“10 ”或“50 ”或“100 ”) mL量筒。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示意图中的2处操作错误: 、 。
(3)用上面实验操作示意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4)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 g,如果按上图中步骤③量取水的质量 (填“偏小”或“偏大”或 “不变”)。
(6)配制溶液的最后一步是装瓶存放,贴上标签。小明按上面实验操作示意图配制,实际配制了100g 质量分数为9%的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帮助小明把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写好标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填“10 ”或“50 ”或“100 ”) mL量筒。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示意图中的2处操作错误: 、 。
(3)用上面实验操作示意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4)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 g,如果按上图中步骤③量取水的质量 (填“偏小”或“偏大”或 “不变”)。
(6)配制溶液的最后一步是装瓶存放,贴上标签。小明按上面实验操作示意图配制,实际配制了100g 质量分数为9%的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帮助小明把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写好标签:

3.实验题- (共1题)
17.
(9分)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 。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 。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示): 。
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 。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 。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示): 。
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
A.稀盐酸 | B.氢氧化钙溶液 | C.氯化钙溶液 | D.氯化钠溶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