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4题)
2.
小明同学在自己购买的一本化学课外参考资料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用汽油洗涤工作服上的油渍这一过程,可以用乳化和乳化作用的原理来解释”。对此,小明产生了一些疑问。你觉得小明的下列想法正确的是
A.有时参考书上也会有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还是问问老师吧! |
B.好象不对吧?不过参考书都是权威专家写的,应该不会错的!可能是我记错了。 |
C.汽油是乳化剂,可以与衣服上的油渍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乳浊液,达到清洗的目的 |
D.毋容置疑,参考书上写的当然是正确的啦! |
3.
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4.
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40 | 50 | 58 | 68 |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
B.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
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 |
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6g氯化铵析出 |
5.
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溶解度/g | 27. 6 | 34.0 | 40.0 | 45.5 |
A.KCI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
B.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I 34.0 g |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 |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
3.填空题- (共4题)
6.
(6分) t3℃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t2℃,烧杯中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观察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甲里是 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 物质的溶液。
②t3℃时,烧杯 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小。
③采用 的操作方法可以将t3℃时三个烧杯中的饱和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④状态2中,三种物质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⑤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 b>a>c 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

①烧杯甲里是 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 物质的溶液。
②t3℃时,烧杯 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小。
③采用 的操作方法可以将t3℃时三个烧杯中的饱和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④状态2中,三种物质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⑤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 b>a>c 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
8.
(3分)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1)下面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硝酸钾溶液中存在的溶质微粒有 (用符号表示)

(1)下面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硝酸钾溶液中存在的溶质微粒有 (用符号表示)
9.
(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室温为20℃)准备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5%的硝酸钾溶液变为10%的硝酸钾溶液。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有三种方法可以达到目的:
(1)可以加入硝酸钾固体。你认为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 g;
(2)可以蒸发水。你认为蒸发水的质量为 g;
(3)可以加入15%的硝酸钾溶液。你认为加入15%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g;
(1)可以加入硝酸钾固体。你认为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 g;
(2)可以蒸发水。你认为蒸发水的质量为 g;
(3)可以加入15%的硝酸钾溶液。你认为加入15%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g;
4.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