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丰宁县万胜永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100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9

1.选择题(共3题)

1.
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夜,月光( ),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角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入梦。梦里,月下的花儿静静( )。
A.皎洁   安宁   香甜   开放B.洁净   安宁   恬淡   开放
C.皎洁   寂静   香甜   绽放D.洁净   寂静   恬淡   绽放
2.(3分)下面情境下,女儿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妈妈对经常与笔友通信的女儿说:“你不要再与笔友通信了,妈妈怕你被坏人欺骗,也怕你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3.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想象丰富,情节夸张,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寓言作品。
B.《礼物》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德拉和吉姆。
C.《童年》是高尔基的一篇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是阿廖沙。
D.《繁星》《春水》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代表诗作,冰心原名谢婉莹。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小题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小题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小题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是四书之一。孔子是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____________家、政治家和___________家。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不亦说乎(_____)
⑵人不知而不愠(_____)
⑶人不堪其忧(_____)
⑷于我如浮云(_____)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吾日三省乎吾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
①人类的亲密伙伴——鸟,歌喉婉转,体态玲珑,雄姿威猛,千姿万态,难以胜数,诗词里,画境中更是少不了它们作点缀。
②爱鸟之情,源远流长,有些来历。
③小时候住过一个村庄,四季有鸟的倩影。热闹时,鸟鸣声整天都铺满了大地和天空。
④开春了,祖父甩下棉袄,开始耕种,犁铧尖头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层行走,泥浪翻滚,如军舰般在海上航行。黑色沃土翻开埋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虫苏醒过来,浮出地面,浓郁的油菜花香和清新的麦苗香接纳它们,不幸的虫儿是黑喜鹊、灰喜鹊、翠鸟、云雀、杜鹃、夜莺和知更鸟,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鸟的美餐,刚翻过的地,一群小鸟像机灵、欢乐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观望,一低头,神态天真可爱至极。
⑤一片苜蓿地,红、紫的花茂盛地开放着,色彩艳丽,自顾自浓浓地开。偶有“扑棱棱”的一声,鸟影乱飞。轭(è)下壮牛呼出粗气,惊动了一群正在觅食的巧嘴八哥,八哥冲天飞翔,找新的就餐地。其中两只八哥胆大,径直在牛背上歇脚,怡然自得。
⑥暑假,村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鸟的欢乐国。早晨起来,睡眼惺忪,屋后一片大竹林,雾岚还未散尽,空气清新,鸟在枝头争鸣,起初声音不大,如单人演奏,双人合奏。渐渐地,这些鸟儿全部都展开歌喉,开始交响乐,一呼一应,一应一答,一答一和,鸟音清新,动心悦耳。脚底像安了弹簧似的,鸟儿们从一个枝头蹦到另一个枝头,像钢琴大师手中飞逸而出的一串音符。篷篷翠竹,只只鸟影,微风过处,竹叶沙沙,鸟语啁啾,声声入耳。场景蕴涵静默的自然力量。恨自己不通鸟语,不能分享它们的快乐,短短十分钟,演奏结束,只有一名观众的演奏会,鸟谢完幕,一哄而散,飞向竹林外的远空。
⑦秋天,收获的季节,鸟在田间稻茬儿穿来穿去,与人争夺粮食。辛苦的农人被丰收的喜悦陶醉,毫不计较;鸟儿抢着剩在地里的谷穗、高粱粒,放开肚子吃饱。农人憋足劲儿,小腿肚子肌肉绷紧,挑起一捆捆谷穗回家;吃饱的鸟像凡·高“麦田里的乌鸦”,蹦蹦跳跳跟在人脚后。走近村子,一群群麻雀像过节,一忽儿停在屋前大柳树上,一忽儿歇在门口禾场上。
⑧冬季,一场雪掩盖了一望无垠的荒野,农人脸露喜色,“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怜的过冬鸟儿开始在饥寒中找食,在门外显眼的地方撒上几粒谷,一会就招来几只鸟前来啄食。谷子吃干净了,鸟就飞走了。雪地里只剩串串“个”字,睁大眼睛看着人。
⑨故乡的村庄,鸟与人和谐相处,年年如是,季季如此,鸟早已融进我的生命,我离不了它们,忘不了它们。
⑩搬家后,住进城里,难见可爱的鸟儿们的踪影,每天有成群的家养鸽子在灰色楼顶单调地盘旋。一日得宽裕,坐车去动物园,掏钱买票看那些鸟,小吃一惊,鸟儿衣冠楚楚,呆立笼中,偶有几声清脆的鸟叫,已失去村子里那些鸟的灵性,人类和鸟的亲密感已荡然无存,人作为征服者在欣赏它们,笼中锦衣玉食,但终非自由之身,看到那些鸟儿们现在的模样,我心中隐隐作痛,决定抽空回家去看看。
⑪近乡情怯,故乡的村落依然是旧日的模样。去寻找鸟的踪迹,看到二三只熟悉的白鹭,刚想招呼它们一声,它们已拔腿逃走,歇在高高的水杉树尖上睃(suō)着人,人远远注视那些可爱的生灵,它们只冷冷地回视,一层可怕的陌生感隔断了鸟与人之间融洽的情感。村子周围原来有大片湿地,鸟儿们自由飞翔、繁衍、生息,是一个旺盛的鸟族,这十多年滥捕乱猎,围湖造田,砍伐树木,改变了鸟类的栖息和生存环境,人们喷洒农药也害死了不少鸟,鸟的数量开始锐减。
⑫鸟已早早地飞过村庄,隐匿空中,在自来水龙头上歇脚,在电线杆子上休息,在高压铁塔上垒窝。
⑬亲昵的炊烟,阿公阿婆熟悉的呼唤声犹在耳边回响,树梢头,屋顶上,旷野里,那些可爱的鸟逐渐停止鸣叫,舞动,只剩满天的纸鸢在风中颤舞。
⑭村庄终于安静如太古,静得人心里泛起阵阵的虚空。
【小题1】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鸟”的哪两种情感?产生这两种情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填写下面表格
情感
产生这一情感的原因
 
 
担忧(隐痛)
鸟与人的融洽情感已被隔断,鸟遭到人类直接或间接的捕杀
 
【小题2】作者小时候居住的村庄四季都有鸟,请给春夏秋冬这四幅鸟的生活场景图命名。
(1)开春,众鸟捉虫图
(2)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雪地啄食图
【小题3】简要分析第⑩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小题4】本文语言优美,特色鲜明,请你欣赏文中划线的语句。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借村庄的鸟的遭遇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5.综合性学习(共2题)

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夜,刚刚暗下来,浓雾层层弥蔓、漾开,熏染出一个平静祥和的夜,白雾在轻柔月光和路灯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月光下,树叶儿“簌簌”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月光曲》,宛约而凄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动的音符仿佛是从朦胧的月色中跃出来的,令人陶醉。
(1)给加点字注音。    弹奏(___________)   仿佛(______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部首检字法查“朦”字,应查的部首是________部,笔画数是_______画。
8.
2016年5月25日,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先生以105岁的高龄辞世,从此人间再无“我们仨”。杨绛先生的语言朴素却隽永风趣,满载着人生的智慧、豁达和俏皮。阅读下面杨绛先生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⑴.你会把读书比作什么呢?请写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杨绛辞世,学校团委会准备搞一次纪念活动,请你为活动写几句简单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9.
请以“最美好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材新颖,中心明确。(2)包含生动的人物描写。(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