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若干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冷却后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固体3.25g,还得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45%的滤液.
(1)计算氯酸钾的质量及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
(2)推断试管内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为多少克?
(3)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1)计算氯酸钾的质量及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
(2)推断试管内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为多少克?
(3)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 (共10题)
3.
如图所示,每两分子的甲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乙和两分子的丙.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的纯净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是一种双原子分子
B. 丙的化学式是A4B2
C. 每个甲分子由2个A原子和2个B原子构成
D. 甲、乙、丙三物质在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2

A. 乙是一种双原子分子
B. 丙的化学式是A4B2
C. 每个甲分子由2个A原子和2个B原子构成
D. 甲、乙、丙三物质在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2
8.
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成立的是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
C.燃烧有发光、发热,所以发光、发热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D.常温下,酸溶液的pH小于7,所以醋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
9.
根据化学反应Cu(OH)2+H2SO4→CuSO4+2H2O,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为7 |
C.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铜和硫酸的质量比为1:1 |
D.每1mol氢氧化铜和1mol硫酸反应生成1mol硫酸铜和2mol水 |
10.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 |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C.现象①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 |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3.填空题- (共6题)
12.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有研究称,其中含有的异黄酮具有防癌功能.异黄酮(C15H10O2)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0.1mol该物质中约含有 个氢原子,0.5mol 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g.
14.
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1)要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应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填写编号).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溶剂 ③溶解过滤
(2)已知Na2CO3转化为NaHCO3的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根据以上信息,要除去NaHCO3饱和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应采用的化学方法是 .
(3)40℃时的10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g溶质,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若将30%的碳酸钠溶液100g,稀释到10%,需要加水 mL.
(5)在上述(3)的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 .
A.托盘天平 B.100mL量筒 C.25mL量筒 D.250mL烧杯
(6)“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两个实验中水发生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从微观视角分析) .
| 0℃ | 10℃ | 20℃ | 30℃ | 40℃ |
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 | 7.1 | 12.5 | 21.5 | 39.7 | 49.0 |
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 6.9 | 8.1 | 9.6 | 11.1 | 12.7 |

(1)要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应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填写编号).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溶剂 ③溶解过滤
(2)已知Na2CO3转化为NaHCO3的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根据以上信息,要除去NaHCO3饱和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应采用的化学方法是 .
(3)40℃时的10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g溶质,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若将30%的碳酸钠溶液100g,稀释到10%,需要加水 mL.
(5)在上述(3)的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 .
A.托盘天平 B.100mL量筒 C.25mL量筒 D.250mL烧杯
(6)“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两个实验中水发生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从微观视角分析) .
15.
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象回答:

(1)当温度为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SB=SC>SA.
(2)t3时,在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当温度降到t1后,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3)t3时,将30克A物质投入5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

(1)当温度为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SB=SC>SA.
(2)t3时,在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当温度降到t1后,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3)t3时,将30克A物质投入5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
16.
实验室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用实验来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如下图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所示仪器的名称:a ;b .
(2)装置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是: .
(3)B装置的作用是: .
(4)C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 ,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 .
(5)写出装置D和E实验现象: .
(6)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写出本实验的结论: .

(1)图中a、b所示仪器的名称:a ;b .
(2)装置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是: .
(3)B装置的作用是: .
(4)C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 ,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 .
(5)写出装置D和E实验现象: .
(6)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写出本实验的结论: .
17.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仪器b的名称 .
(2)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若用装置F收集并粗略测出收集O2体积,还需在 (填m或n)端接一个量筒以便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
(3)G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集气瓶内事先加入少量水,其作用和目的是 .
(4)上述制备C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有: (填写上图字母序号).比较B、E装置,E装置的优点为: .
(5)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要考虑 和 ,而选择收集气体的装置应考虑 和 .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果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仪器b的名称 .
(2)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若用装置F收集并粗略测出收集O2体积,还需在 (填m或n)端接一个量筒以便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
(3)G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集气瓶内事先加入少量水,其作用和目的是 .
(4)上述制备C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有: (填写上图字母序号).比较B、E装置,E装置的优点为: .
(5)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要考虑 和 ,而选择收集气体的装置应考虑 和 .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果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