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002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0

1.计算题(共2题)

1.
实验室中有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9.2g,向该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全部溶解得到50g混合溶液,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此时溶液的溶质有_________.
(2)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2.
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克。求:
(1)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保留一位)______
(2)配置该稀硫酸所需水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取整数)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3.
建立几种物质之间的联系。X、Y、Z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游戏规则是:下面物质可以转化成相邻的上面物质。

(1)上述给出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2)X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则X为___________。
(3)若向Y里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溶液的总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4)Z转化为Ca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若在O2和HCl之间再放一块积木W,规则是W与其左右两块积木都能发生反应,则W可以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Cu B H2     C Fe D CO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某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包氢氧化钠固体.他们根据学过的碱的性质,知道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于是他们对这包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
猜想二:完全变质 猜想三: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甲同学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所得结论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简述理由:________
(2)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于是他认为猜想二正确.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固体的成分,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现察到的现象
结论
①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过量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____________
含有_______
②反应后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拓展迁移)
(4)该小组同学反思了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单选题(共15题)

5.
现有①Ba(NO3 )2溶液、②KCl溶液、③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
6.
甲化工厂排放的酸性污水和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共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各3种:K+、OH、C032、Ba2+、H+、NO3,则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所含有的3种离子是()
A.K+、OH、H+B.K+、OH、C032
C.Ba2+、OH、NO3D.OH、K+、Ba2+
7.
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A.稀硫酸B.盐酸C.石灰水D.硝酸银溶液
8.
已知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比例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5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4∶5
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10.
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是 ( )
①苛性钠   ②硝酸  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⑤熟石灰
A.①③B.②④C.①⑤D.④⑤
11.
下列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是(省略了铁架台等仪器)(  )

①H2②O2③CO2④HCl
A.①②B.②
C.②③④D.③④
12.
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80g,在称量食盐时,他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1g以下用游码),其他各步骤操作均正确,那么他实际配制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
A.4.1%B.6.0%C.14.3%D.3.2%
13.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解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C.t4℃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加水质量最多的是甲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4.
溶液一定是()
①无色的、透明的  ②均一、稳定的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④
1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 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 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16.
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①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④③②⑤
17.
欲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选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A.NaOH溶液(Na2CO3)选用稀盐酸
B.C(CuO)选用稀硫酸
C.NaCl溶液[Ba(OH)2]选用硫酸铜溶液
D.MnO2(KCl)选用水
18.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9.
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可燃性气体中含有H2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B
除去NaCl中的Na2SO4
加水溶解,再加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蒸发、结晶
C
检验NaOH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加水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B.BC.CD.D

5.选择题(共3题)

20.

如图,Rt△ABC中,∠C=90°,AC=BC=4,点D是线段AB的中点,分别以点A,B为圆心,AD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BC于点E,F.则阴影部分面积为{#blank#}1{#/blank#} (结果保留π).

 

21.

如图,Rt△ABC中,∠C=90°,AC=BC=4,点D是线段AB的中点,分别以点A,B为圆心,AD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BC于点E,F.则阴影部分面积为{#blank#}1{#/blank#} (结果保留π).

 

2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中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6.填空题(共2题)

23.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下列事实:
(1)露天堆放的生石灰逐渐变质_________
(2)用稀盐酸除去铁锈_________
(3)锅炉中的水垢可以用盐酸来清洗_______
24.
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7.实验题(共2题)

25.
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要用同一装置制取并收集O2和CO2。最好选择________装置组合(填字母序号);写出该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26.
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
仪器任选。
(1)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2)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活动三)小伟对“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4)小伟从日常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得出:物质的溶解能力是由 决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