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抽测(一)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001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F及甲、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氧化物,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
(2)乙为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其中D的化学式为 .指出D的一种用途
(4)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E与F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的化学式为    .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小王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溶液的pH>7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小李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A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    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    (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3.单选题(共9题)

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4.
绿茶中的单宁酸其化学式为C76H52O46,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
B.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00
D.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2:46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由于稀硫酸能与铁反应;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④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⑤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⑥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⑦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肥皂水涂抹以减轻疼痛;⑧合格的火腿肠中含有亚硝酸钠,因此不能食用。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③⑤⑥⑦⑧C.③④⑥⑦D.③⑥⑦
6.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7.
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滤液可能含有硝酸亚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
8.
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9.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
C.稀释液体D.量取液体
10.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B.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固体,通入足量的CO并加热
D.从H2O2溶液制取O2后的残余物中回收MnO2:过滤残余物,烘干所得固体
11.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aCl、BaCl2、CuSO4、NaOH、KNO3
B.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C.NaOH、FeCl3、MgSO4、KNO3、KCl
D.AgNO3、HCl、Na2CO3、KCl、CaCl2

4.选择题(共1题)

12.

How can I stop him {#blank#}1{#/blank#} (go) there alone?

5.填空题(共5题)

13.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
(2)人体摄入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补锌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口服液,则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填名称).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可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填一种即可)。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反应,反应生成物是下列中的_____ (填字母序号).  
A.C2H4OB.C2H4O2 C.CH2O2D.C3H6O
(5)人呼吸产生的CO2若不能及时排出,滞留在血液中会使血液的pH_____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6)生石灰可做干燥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
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⑴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填标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⑵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g。
⑶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_________。
Ⅱ、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⑴ 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⑵ 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⑶ 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______℃。
⑷ 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
15.
在实验室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纸上进行称量。
B.可以用稀盐酸洗涤长期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洗涤就直接放回原滴瓶。
E、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G、20℃时,将2g氢氧化钙粉末放入98g水中,可得到2%的氢氧化钙溶液。
H、将100g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使得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
I、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和深井前,应该先做灯火实验。
16.
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264.6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如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⑶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17.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进_______________。(选“b”或“c”) 
(5)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