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4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言/篮   深/云   果/砍
B. 小/擦   投/重   序/
C. 懊/教   轧/转   斑/
D. 哀/越   拍/震   粗/短
2.
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诘问 繁琐 大庭广众   B. 头颅 妥贴 一泄千里
C. 厄运 告磬 妇儒皆知   D. 取缔 烦燥 颠沛流离
3.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人都有烦恼。没有难题困扰的人生只能是一个幻想,如同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B. 我们是心有灵犀的知己,总是分享生命中的喜悦,友谊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页。
C. 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D. 近年来“浙江水军”名扬天下,孙杨等泳坛名将在国内外赛场上叱咤风云,屡创佳绩。
4.
下列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B. 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 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 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的原因,都是广大劳动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2.字词书写(共1题)

5.
请用硬笔正楷字把“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正确书写在答题卡的米格中。(注意:要求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书写)

3.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两首古诗都写到了“花”,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大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细雨飘零的云层缝隙中,间或透出点点红色绿色的灯火。那是夜航的运输机从云层中掠过,夜航灯,就像红绿的流星,一纵即逝。

……

②“还在向台湾盗运!今晚上又飞走了五六十架……”说话的人,似乎发现了什么,声音变成了低声的请求:“江姐,明天写吧!”

……

③隆隆的机声没有影响她那和往常一样平静的举动。她写完最后一行,把写好的纸条,连同竹签子笔,一一藏在铺位底下。然后,她整理着地铺上的东西。

④稻草清理得平平顺顺的,枕头下面的换洗衣服,也折叠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被捕时穿的那件蓝布旗袍和一件红绒线衣,放在最上面。

⑤李青竹静静地坐在地铺上,一床薄被裏着她那折断过的,时常肿痛的腿。她的手牵起被面的一角,细心地寻找着线头,一根根地把细丝抽出来,轻轻地搓着。

⑥“这么晚了,你还搓线?”

⑦“孩子的棉帽上,少一朵花。”

⑧江姐默默地接过了几根细丝,陪着李青竹搓线。自从和白公馆建立起联系,她们便经常向支部提出各种建议。刚才,江姐又写下了她们最近考虑到的一些事情。

⑨“八架……又是八架!”

⑩声音又从门边传来,在铺上躺着的战友都被惊动了。“同志们,睡吧。”江姐轻声招呼着。正要翻身坐起的战友,又都躺下去了。

(11)李青竹缓缓放下手里的线,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

(12)“心里的话,都写上了吗?”她深情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江姐的脸。

(13)“都写了。”江姐抬起头来。“听说北平召开政协会议,我心里再也不能平静,真渴望听到更多的消息。”李青竹的目光,渐渐移向窗外的暗夜,轻声说着:“我们会听到的。”

(14)江姐的声音里,透出无限的向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0)惊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1)一片欢乐的低呼,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孙明霞的声音,像使人共鸣的琴弦,“是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

(23) “啊,五星红旗!”

(24) “江姐!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呀!”

(25) “把红旗拿出来,马上做成五星红旗。”

(26)火热的目光,都转向江姐。

(27) “江姐!”孙明霞急切地恳求着:“我把那面珍藏的红旗拿出来。”

(28) “我这里有针,有线。”李青竹也欢乐地赞同着。

(29)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被她珍藏在一床日棉絮里。

(30)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

(31) “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

(32) “一颗金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33) “对,就这么绣。”

(34)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你一针,我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35)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

(36)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心境和大家一样。但是她激动而又冷静。也许此刻只有李青竹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

(37) “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走到缓缓地搓着线的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到来,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

(38) “我?”江姐笑着惊问。

(39) “是的,江姐!就是你。”面前激起一阵热情、严肃而又诚恳的声音。

(40) “好吧。”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她的声音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41)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

(42)梆梆梆…”急促的梆声,突然出现了。

(43)梆梆梆!梆梆梆!”连续不绝的梆声,惊扰着魔窟中的黎明,在浓雾弥漫的深山野谷中四面回响。接着,是一阵阵急驶的汽车狂鸣。那飞快旋转的车轮,像碾在每个人心上。

(44) “要提人?”黑牢中传来一声惊问。

(45) “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特务喊道。

(46)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

(47)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江姐放下梳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女室里一个年轻的同志,抑制不住,倒在铺位上痛哭起来。“不要用泪眼告别……”江姐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

(48)青竹点头微笑着。她把江姐深夜写的纸条,交给身边的一个战友,在她耳边嘱咐道:这封信,送到楼七室。”

(49)李青竹亲了亲酣睡的“监狱之花”。她仰起头来,拖着断腿,迎向江姐。她们并肩走向牢门。

(50) “同志们,再见!”

(51) “江姐!李……”

(52)人们红肿的眼睛,流露着深沉的悲痛,向江姐她们扑了过去。

(53)再一次告别了战友,江姐转身跨出牢门。她看见,李青竹站在走廊上。特务递给了她一根手杖,她那苍白的脸上,忽然浮起一阵愤激的红晕。

(54) “ 我自己能走。”她将手杖一扔,怒声呵斥着。

(55)江姐上前两步,扶着倔强地移动断腿的战友。她们在走廊上迈步向前,再也没有回头……

——节选自《红岩》,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情节。
【小题2】选文第(36)段中划横线句写江姐“激动而又冷静”,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小题3】联系上下文,简述选文(42)、(43)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小题4】本文段中的李青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段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5】阅读小说《红岩》后,你对小说题目“红岩”是如何理解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红岩”精神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吗?请说明理由。
【小题6】根据小说《红岩》所提供的以下相关情节,下面文字划横线处所填写人名正确的一项是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   ① 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  ② 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这条通道为一部分难友顺利逃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 ①刘思扬②华子良 B. ①郑克昌②许云峰
C. ①华子良②许云峰 D. ①华子良②刘思扬

5.对比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

(注)①尧殛(jí)鲧(gǔn)于羽山:传说鲧因治水不力而被尧帝处死。②滹沱(hū tuó):一条大的河流,在河北省西部。该河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
【小题1】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B.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C.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D.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门于河    圮:倒塌 B. 数小舟 棹:划船
C. 其泥东流    岁:年 D. 此理必 然:这样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小题4】甲乙两文虽然所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6.课内阅读(共1题)

9.
根据所学语文课本,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 即刮目相待(________)     ② 徐以酌油沥之(________)
③ 双兔傍地(________) ④ 无案牍之形(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