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安徽专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九单元 滚动小专题(一)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993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3

1.单选题(共7题)

1.
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大
C.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2.
“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如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 ℃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 ℃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3.
溴酸银(AgBr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
B.40 ℃时溴酸银易溶于水
C.90 ℃时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3%
D.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
4.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5.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6.
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40℃时硫酸钠1{的溶解度约为50g
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
7.
(2012•铜仁市)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

2.选择题(共3题)

8.只要你能取得好成绩,我就高兴。

{#blank#}1{#/blank#} you can get good grades, I'll be happy.

9.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
10.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D⊥底面ABCD,E,F分别为棱BC,AD的中点.

3.填空题(共2题)

11.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填“<”“>”或“=”)乙;
(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
12.
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3
38.4
KNO3
31.6
63.9
110
169
 
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填“NaCl”或“KNO3”)的溶解度曲线。
(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________(填“<”“>”或“=”)B。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