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3.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
D.甲、乙溶液中溶质都增加 |
5.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溶解20 g食盐,则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0 g |
B.60 ℃时,100 gKNO3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 ℃时KNO3的溶解度为100 g |
C.36 gNaCl溶于100 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NaCl的溶解度为36 g |
D.20 ℃时,30 gKNO3需要100 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0 g |
6.
下列对“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1.6gKNO3溶解在水中 |
B.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KNO3 |
C.31.6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
D.20℃时,31.6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
7.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
8.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
9.
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
10.
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KCl | 34.0g | 37.0g | 40.0g | 42.6g |
KNO3 | 31.6g | 45.8g | 63.9g | 85.5g |
A.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
C.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 |
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
2.填空题- (共3题)
11.
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 ℃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____(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1)室温时,____(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1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____物质;
(2)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5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g。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____物质;
(2)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5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