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课时练习: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975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9

1.简答题(共2题)

1.
如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___。
(3)t2 ℃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___(填序号)。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2.
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
(2)t3℃时,甲、乙两种物质各70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溶液质量为170g的__物质。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分别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关系是:甲__乙(填“大于”、“等于”、“小于”)。

2.单选题(共9题)

3.
下列措施能改变某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搅拌B.增加溶质C.加热D.把溶质研细
4.
将2.5 g硼酸在20 ℃时溶于5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   )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搅拌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D.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
6.
20 ℃时,50 g水中溶解18 g食盐达到饱和,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   )
A.18B.18 gC.36D.36 g
7.
如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 a的饱和溶液
B.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
8.
高氯酸钾( KClO4 )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
20
40
60
80
溶解度 /g
1.68
3.73
7.3
13.4
 
A.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 20℃时, 将 2g 高氯酸钾溶于 98g 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
C. 60℃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7.3%
D. 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 40℃肯定有晶体析出
9.
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性质、溶剂有关,还与外界条件有关。“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与下列外界条件存在主要关系的是(    )
A.压强B.温度C.汽水瓶D.光照
10.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
11.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 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 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多选题(共1题)

12.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