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克,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克.

(1)室温时,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克,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克.
2.计算题- (共3题)
3.
硅钢是制变压器、充电器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分是Fe和Si。某同学用硅钢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取6.60 g硅钢样品,将60.00 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其中稀硫酸与硅及其他杂质不反应)。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
(1)根据表中数据,稀硫酸加入到第________次,铁恰好反应完全。
(2)表中W=________g。
(3)计算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稀硫酸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第1次加入10.00 g | W g |
第2次加入10.00 g | 4.36 g |
第3次加入10.00 g | 3.24 g |
第4次加入10.00 g | 2.12 g |
第5次加入10.00 g | 1.00 g |
第6次加入10.00 g | 1.00 g |
(1)根据表中数据,稀硫酸加入到第________次,铁恰好反应完全。
(2)表中W=________g。
(3)计算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
向盛有20.0 g稀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0 g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粉末,恰好完全反应,称得未溶物质量为3.7 g。完成下列计算:
(1)该黄铜样品中含Zn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黄铜样品中含Zn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单选题- (共17题)
6.
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40 | 50 | 58 | 68 |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
B.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
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 |
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10g氯化铵析出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 |
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
D.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 |
9.
在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各自恒温蒸发掉20g水后,A刚好饱和,对所得的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
A.也刚好饱和 | B.仍为不饱和溶液 |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 | D.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
10.
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只有甲析出晶体 |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11.
下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d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
B.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d,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
C.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
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可变成饱和溶液 |
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
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
C.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溶液 |
D.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要多 |
13.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
14.
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例如,52%的饮用白酒就是指每100体积的饮用白酒中含有52体积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浓度属于用体积分数来表示的是( )
A. 0.9%的生理盐水 B. 5%的葡萄糖注射液
C.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 75%的医用酒精
A. 0.9%的生理盐水 B. 5%的葡萄糖注射液
C.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 75%的医用酒精
15.
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1.68 | 3.73 | 7.3 | 13.4 |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解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
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
17.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资料:A的溶解度 |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
19.
在25℃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① 溶液中水的质量,②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 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④ 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⑤ 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其中不变的是()
A.①和④; | B.②和③ | C.③和④ | D.④和⑤ |
21.
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15%,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C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gC。若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是
A.A>C>B B.C>A>B C.B>C=A D.A>B>C
A.A>C>B B.C>A>B C.B>C=A D.A>B>C
4.选择题- (共5题)
24.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
25.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
5.填空题- (共13题)
27.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

(1) 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1) 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9.
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冒出许多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______。当气泡逸出后,瓶内的液体_____(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31.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例如__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_,例如_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例如________。
32.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 B.降低温度 | C.加水 | D.加硝酸钾 |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33.
理解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涵义,按题意要求填空。
(1)溶解性通常是指_________溶解在_________里的________。溶解性的大小跟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________里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质在同种________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室温时,把固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粗略地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按溶解度概念要素填空:
(1)溶解性通常是指_________溶解在_________里的________。溶解性的大小跟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________里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质在同种________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室温时,把固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粗略地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按溶解度概念要素填空:
要素 | 温度 | 溶液状态 | 溶剂质量 | 溶质质量单位(通常) |
条件 | 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35.
下列为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计算: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水为_____________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碳酸钠应放在_____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3)溶解: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10mL、25 mL、50 mL、100 mL);溶解碳酸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反思:若称取的碳酸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计算: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水为_____________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碳酸钠应放在_____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3)溶解: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10mL、25 mL、50 mL、100 mL);溶解碳酸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反思:若称取的碳酸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6.
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右图中的___________(填“甲”或“乙”);

(3)80℃时,配制一定量A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________(填“有”、 “没有”或“不确定”)。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30 | 29 | 28 | 27 |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右图中的___________(填“甲”或“乙”);

(3)80℃时,配制一定量A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________(填“有”、 “没有”或“不确定”)。
37.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较少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较少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
38.
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30℃时KNO3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
(2)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
(1)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
(2)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5道)
填空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