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某实验小组学生需要在实验室配制50 g 3%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该溶液,最后发现浓度偏大,原因可能是什么?(答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稀释浓溶液的方法来配制该溶液,则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15 g/cm3)________ mL,用此法配制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该溶液,最后发现浓度偏大,原因可能是什么?(答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稀释浓溶液的方法来配制该溶液,则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15 g/cm3)________ mL,用此法配制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3题)
3.
在配制10%氯化钠溶液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洒落。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只有①②④ |
C.只有①② | D.只有②③ |
4.
下列关于溶液知识的叙述或实验设计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热量变化。如:NH4NO3溶于水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
C.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与乳化作用有关 |
D.如图一组实验能比较室温下白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7.
在实验室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
B.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
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增大NaOH的溶解度 |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 |
9.
根据如图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
B.t1℃时,甲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
C.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 |
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10.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 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A. 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 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1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
14.
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10 | 30 | 50 | 70 | 90 |
溶解度/g | 27.7 | 39.3 | 49.0 | 54.1 | 51.1 |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沮度升高而增大 |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
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
3.填空题- (共2题)
15.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g,测定稀硫酸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使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