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荒谬(miù) 粗糙(cāo) 殚精竭力(dān) |
B.要塞(sāi) 尴尬(ɡān) 惊骇 (hài) 歼灭(qiān) |
C.绝巘(yǎn) 诘责(jié) 轩邈(mǎo) 胆怯(què) |
D.瞥见(piē) 屏息(bǐng) 锃亮(zèng) 踌躇 (chóu) |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
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
C.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活力,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
D.以前的人照相,一定正襟危坐,哪像现在花样百出。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A.律诗通常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解说:上述说法错误。 |
B.玛丽笑着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全都正确。 |
C.诚惶诚恐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意趣盎然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
D.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扬州勇龙国际生态园占地大约260亩左右,设计突出“以绿为骨,以水为媒,以人为本”的观念。 |
B.通过“十四岁青春仪式”的举行,使我们懂得了珍惜青春、勤奋学习的道理。 |
C.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红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的情景。 |
D.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飞天”凌空》是一则新闻特写,作者夏浩然和樊云芳着力描绘了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瞬间。 |
B.美国作家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 |
D.《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
2.字词书写- (共1题)
6.
根据拼音写汉字。
武侠泰斗金庸先生于2018年10月30日逝世,享年94岁。有人曾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qiǎo( )然离去。”金庸先生的一生,也正如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xiāo sǎ( )( )妄为、纵情恣意,后半生hàn( )首低眉、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查大侠的一生,可敬,可叹!
武侠泰斗金庸先生于2018年10月30日逝世,享年94岁。有人曾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qiǎo( )然离去。”金庸先生的一生,也正如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xiāo sǎ( )( )妄为、纵情恣意,后半生hàn( )首低眉、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查大侠的一生,可敬,可叹!
| | | | | | | |
| | | | | |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7.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约同人游拾翠洲
袁崇焕
春风十里五羊城,拾翠洲前绿草生。
君若来时须并马,一樽同去听流莺。
(注)袁崇焕,明末辽东巡抚。作者取得宁锦大捷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遭阉党讦告,愤然辞官归乡。此诗是作者归乡后会亲友,游山水时所作。
【小题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前两句中呈现的美景。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约同人游拾翠洲
袁崇焕
春风十里五羊城,拾翠洲前绿草生。
君若来时须并马,一樽同去听流莺。
(注)袁崇焕,明末辽东巡抚。作者取得宁锦大捷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遭阉党讦告,愤然辞官归乡。此诗是作者归乡后会亲友,游山水时所作。
【小题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前两句中呈现的美景。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文)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己卯上元:1099年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③民:汉族。夷: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苏过。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1)念无与为乐者
(2)予欣然从之
(3)窥谷忘反
(4)晓雾将歇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翻译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题4】甲乙两文同是写“夜游”有感,作者分别发表了什么感慨?(用文中句子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文)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己卯上元:1099年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③民:汉族。夷: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苏过。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1)念无与为乐者
(2)予欣然从之
(3)窥谷忘反
(4)晓雾将歇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
B.山川之美 予欣然从之 |
C.放杖而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相与步于中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题4】甲乙两文同是写“夜游”有感,作者分别发表了什么感慨?(用文中句子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老舍先生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B)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小题1】选文中,汪曾祺先生回忆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生活小事,请简要概括。
(1)老舍先生喜欢种花赏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舍先生喜欢收藏精品画。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任选文中一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我选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是为老舍先生作传,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齐白石老人?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舍先生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B)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小题1】选文中,汪曾祺先生回忆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生活小事,请简要概括。
(1)老舍先生喜欢种花赏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舍先生喜欢收藏精品画。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任选文中一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我选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是为老舍先生作传,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齐白石老人?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米阳光
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潮湿的薄雾随风飘散,一片迷茫。
每周一最烦人的便是批改周记。数量虽多,质量高的却很少。周记题目是“一米阳光”,很多学生就只写自然界的阳光,不知写出它的比喻义。少数虽在文章结尾点出了比喻义,却又与上文记叙的内容牵强附会。
我漫不经心地打开赵潜的周记本。大致的内容是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人独自外出踏青时,在河边意外地发现了一小排野生的黄色小油菜花,形容它们像一米阳光一样让人惊艳赞叹!全文几无可圈可点之处。我不禁想:写两句鼓励的话吧,至少看上去他是认真写了的。
我随手翻过页去,一抹惊艳的黄色突兀地逼入我的眼帘。哇,是一朵金黄色的小花!花儿被他用透明胶带固定在纸张上,一如他的文章朴质无华,却不失美观。这正是他文中描写的那种野生的小油菜花。我内心有了一丝感动。真是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好孩子!而且,他将自己踏青所见的惊喜夹在周记中让我看见,这何尝不是一种懂得与人分享美好事物的浪漫而又优雅的举动呢?
我略带炫耀地将他的周记本递给办公室里其他两位语文老师看。张老师羡慕不已。而王老师对我说:“他父母在外地打工。他每天早上自己起来烧早饭,吃完去上学。这个孩子既老实又懂事上进!”
“老实”二字蓦地触动了我记忆的神经。早读课上,我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发现他的书上只标好了自然段。我顿时很光火,将书重重地摔在他的课桌上,质问道:“这就叫预习好了?生字词、文学常识的预习痕迹呢?”
他莫名地支吾道:“啊?还要……”
我不待他说完,粗暴地呵斥道:“啊什么啊!预习要求不是写在黑板上的吗?像你这样的预习,傻子都会!”我故意加重了“傻子”二字的音。
虽说他是刚转进本班的,但作业要求分明是写在黑板上的,他却摆出一幅茫然无知的面孔。我以为这是故意的狡辩,所以口不择言地说了“傻子都会”那句话。我当时是想点醒他,好让他知耻而后勇,从此发愤图强。
听完王老师的话,我顿时觉得我的那句话并不是“点醒”,而是如同一根钢针一般刺痛了他的心。
上午课间操时,他和孙礼来办公室拿化学作业本。我叫住了孙礼,跟他讲这次周记的不足之处。赵潜远远地站在那里犹犹豫豫,不敢上前,也不敢走。我抬头看他,他立即低下头去,就像早读课上我批评完他之后一样。见我看见了他却没有要叫他的意思,他愣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出了办公室。真是个既老实又可怜的孩子!聪明如他,似乎已经断定自己不被我喜欢了。
枉他与我分享那朵美丽的小黄花,分享那朵小黄花背后的诗意烂漫的春光,分享人与人之间看似单纯朴质却又异常珍贵的情谊。
我想,他是怀着敬我爱我的心将那朵小黄花给我看的,然而我却要让他失望了。现在想来,虽然作业要求是写在黑板上的,但谁没有审题不清的时候呢?而且纵观他两周来的其他表现,都还是不错的。我又何必因为一次小的错误,言辞尖刻呢?
阳光穿云透雾,照进办公室里。入室的阳光约一米长,柔柔地铺撒在那朵小黄花上,更投射进我的心里。我似乎看见一缕油菜花那种特有的甜腻香味从那朵小黄花上悠悠地升腾起来,钻进我的鼻子里,一路向上,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让我永生难忘。
在他的眼中,小黄花如同一米阳光给他带来了惊艳。而在我的眼中,他不也正如一米阳光一样温暖感动了我吗?那我呢?我愿自己能如同太阳一样,西落之后,重新开始,然后投射出哪怕是一米长的阳光,照耀并温暖他们这群善良而又可爱的孩子!
(选自《江都日报》,有删改)
【小题1】在下面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词语,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每周一改周记时的(______)——看到胶带固定住的小黄花时的(______)——将周记本递给其他语文老师看时的自豪——想到自己对赵潜言辞尖刻时的内疚
【小题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画波浪线的段落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谈谈你对题目中“阳光”的含义的理解。
一米阳光
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潮湿的薄雾随风飘散,一片迷茫。
每周一最烦人的便是批改周记。数量虽多,质量高的却很少。周记题目是“一米阳光”,很多学生就只写自然界的阳光,不知写出它的比喻义。少数虽在文章结尾点出了比喻义,却又与上文记叙的内容牵强附会。
我漫不经心地打开赵潜的周记本。大致的内容是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人独自外出踏青时,在河边意外地发现了一小排野生的黄色小油菜花,形容它们像一米阳光一样让人惊艳赞叹!全文几无可圈可点之处。我不禁想:写两句鼓励的话吧,至少看上去他是认真写了的。
我随手翻过页去,一抹惊艳的黄色突兀地逼入我的眼帘。哇,是一朵金黄色的小花!花儿被他用透明胶带固定在纸张上,一如他的文章朴质无华,却不失美观。这正是他文中描写的那种野生的小油菜花。我内心有了一丝感动。真是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好孩子!而且,他将自己踏青所见的惊喜夹在周记中让我看见,这何尝不是一种懂得与人分享美好事物的浪漫而又优雅的举动呢?
我略带炫耀地将他的周记本递给办公室里其他两位语文老师看。张老师羡慕不已。而王老师对我说:“他父母在外地打工。他每天早上自己起来烧早饭,吃完去上学。这个孩子既老实又懂事上进!”
“老实”二字蓦地触动了我记忆的神经。早读课上,我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发现他的书上只标好了自然段。我顿时很光火,将书重重地摔在他的课桌上,质问道:“这就叫预习好了?生字词、文学常识的预习痕迹呢?”
他莫名地支吾道:“啊?还要……”
我不待他说完,粗暴地呵斥道:“啊什么啊!预习要求不是写在黑板上的吗?像你这样的预习,傻子都会!”我故意加重了“傻子”二字的音。
虽说他是刚转进本班的,但作业要求分明是写在黑板上的,他却摆出一幅茫然无知的面孔。我以为这是故意的狡辩,所以口不择言地说了“傻子都会”那句话。我当时是想点醒他,好让他知耻而后勇,从此发愤图强。
听完王老师的话,我顿时觉得我的那句话并不是“点醒”,而是如同一根钢针一般刺痛了他的心。
上午课间操时,他和孙礼来办公室拿化学作业本。我叫住了孙礼,跟他讲这次周记的不足之处。赵潜远远地站在那里犹犹豫豫,不敢上前,也不敢走。我抬头看他,他立即低下头去,就像早读课上我批评完他之后一样。见我看见了他却没有要叫他的意思,他愣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出了办公室。真是个既老实又可怜的孩子!聪明如他,似乎已经断定自己不被我喜欢了。
枉他与我分享那朵美丽的小黄花,分享那朵小黄花背后的诗意烂漫的春光,分享人与人之间看似单纯朴质却又异常珍贵的情谊。
我想,他是怀着敬我爱我的心将那朵小黄花给我看的,然而我却要让他失望了。现在想来,虽然作业要求是写在黑板上的,但谁没有审题不清的时候呢?而且纵观他两周来的其他表现,都还是不错的。我又何必因为一次小的错误,言辞尖刻呢?
阳光穿云透雾,照进办公室里。入室的阳光约一米长,柔柔地铺撒在那朵小黄花上,更投射进我的心里。我似乎看见一缕油菜花那种特有的甜腻香味从那朵小黄花上悠悠地升腾起来,钻进我的鼻子里,一路向上,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让我永生难忘。
在他的眼中,小黄花如同一米阳光给他带来了惊艳。而在我的眼中,他不也正如一米阳光一样温暖感动了我吗?那我呢?我愿自己能如同太阳一样,西落之后,重新开始,然后投射出哪怕是一米长的阳光,照耀并温暖他们这群善良而又可爱的孩子!
(选自《江都日报》,有删改)
【小题1】在下面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词语,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每周一改周记时的(______)——看到胶带固定住的小黄花时的(______)——将周记本递给其他语文老师看时的自豪——想到自己对赵潜言辞尖刻时的内疚
【小题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画波浪线的段落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谈谈你对题目中“阳光”的含义的理解。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1.
语文实践活动。
(1)读新闻资料,回答问题。
在2018年江都区中学生田径比赛中,武坚中学的运动健儿们怀揣着梦想,通过不懈拼搏,如大鹏展翅,奋力一飞,以团体总分131分6银8铜区排名第四的喜人成绩,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二等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该校高明老师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具体战果如下:七年级陈张扬荣获200米第二名和100米第三名;七年级陈嘉怡荣获800米第二名和400米第三名;七年级赵哲旭荣获1500米第四名;八年级唐倩荣获100米栏第四名;八年级张芸荣获标枪第二名和铅球第五名;八年级周志涛荣获1500米第三名和800米第五名;九年级周州荣获三级跳远第二名;九年级闵雷震荣获110米栏第二名;九年级蒋伟业荣获110米栏第二名和200米栏第三名。
体育竞技,拼的不仅是体力,拼的更是一种体育精神,也即运动员们身上不怕吃苦、拼搏进取、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团结合作的精神。相信经过此次比赛,武中的运动健儿们不仅收获了奖牌,更透彻地领悟了体育精神的真谛。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务——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该语段节选自_____(国籍)________写的《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人名),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班上正在举行“引经据典话诚信”活动,你打算讲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________》,讲故事的过程中你打算引用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1)读新闻资料,回答问题。
在2018年江都区中学生田径比赛中,武坚中学的运动健儿们怀揣着梦想,通过不懈拼搏,如大鹏展翅,奋力一飞,以团体总分131分6银8铜区排名第四的喜人成绩,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二等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该校高明老师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具体战果如下:七年级陈张扬荣获200米第二名和100米第三名;七年级陈嘉怡荣获800米第二名和400米第三名;七年级赵哲旭荣获1500米第四名;八年级唐倩荣获100米栏第四名;八年级张芸荣获标枪第二名和铅球第五名;八年级周志涛荣获1500米第三名和800米第五名;九年级周州荣获三级跳远第二名;九年级闵雷震荣获110米栏第二名;九年级蒋伟业荣获110米栏第二名和200米栏第三名。
体育竞技,拼的不仅是体力,拼的更是一种体育精神,也即运动员们身上不怕吃苦、拼搏进取、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团结合作的精神。相信经过此次比赛,武中的运动健儿们不仅收获了奖牌,更透彻地领悟了体育精神的真谛。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务——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该语段节选自_____(国籍)________写的《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人名),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班上正在举行“引经据典话诚信”活动,你打算讲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________》,讲故事的过程中你打算引用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