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17年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9584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以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①探究一:木炭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同学查阅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二:现有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乙同学为了检验两种气体的存在,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I.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II.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铜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III.C装置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③探究三:人们曾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碳酸钠(俗名:纯碱)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丙同学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
(提示: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I.贝壳高温煅烧时,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
II.流程中操作m是_________;将溶液蒸发结晶至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III.将固体C配成溶液,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8题)

2.
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B.生石灰用于干燥剂
C.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D.活性炭用作净水剂
3.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S + O2SO2B.2H2 + O22H2O
C.6Fe + 4O22Fe3O4D.Mg + O2MgO2
4.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铜丝折弯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
5.
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N2O4中含有1个氮分子D.偏二甲肼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
6.
学习化学要正确理解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7.
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关于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物质由原子构成B.1mol C60的质量为720g
C.0.1mol C60中约含有个碳原子D.与金刚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8.
“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9.
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钡元素:BaB.铵根:NH3
C.2个氯原子:2ClD.氧化铝:Al2O3
10.
氟化钠(NaF)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0C.-1D.-2
1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把称好的蔗糖倒入烧杯时,有少量蔗糖散出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12.
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B.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C.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D.用稀盐酸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13.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是
A.麻油B.面粉C.食盐D.牛奶
14.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冰与干冰B.汞与水银C.金刚石与石墨D.氧气与液氧
15.
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C.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白色烟雾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16.
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 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 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17.
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属于碱性食物的是
A.柠檬汁2.2~2.4B.番茄汁4.0~4.4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
18.
说法正确的是
A.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19.
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3.填空题(共3题)

20.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均用化学式表示)。
②“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__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形式存在。
③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I.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不能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____(选填编号)。
A.明矾B.活性炭C.氯气D.硫酸铜
II.下图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其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检验试管中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④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的变化如下图2所示。
I.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I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III.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g。
⑤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能和水反应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3所示。四种物质中,可作燃料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1.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①上图D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_____(填装置编号)。
③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将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B.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
B.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④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I.其中二氧化锰作用是______________;
II.反应中生成了0.15mol氧气,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_。
22.
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固体A______g。
② t2℃时,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③ t1℃时,将30g固体C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
④ 写出一种将固体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⑤ 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A溶液和蒸馏水来配制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溶液。则所需16%的A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⑥ 一定温度下,向图4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5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