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5题)
1.
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仪器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仪器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
(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能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______
。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先用蒸馏水清洗细口瓶
(4)将
与水混合溶解。装瓶贴标签放置,若装瓶过程中有溶液外溅,不会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原因是______。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先用蒸馏水清洗细口瓶
(4)将

3.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______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______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
生活离不开化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医学中使用溶质质量分5%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补充能量,现配制1000g这种葡萄糖溶液,需要的葡萄糖质量为______g。
(2)为防止旅途中皮肤意外擦伤后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写物质名称).
(3)生活中有时遇到蚊虫叮咬,蚊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______来涂抹止痒。(填序号)
A 食醋(含醋酸) B 氢氧化钠 C 食盐水 D 牙膏或肥皂水
(4)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食用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过量食用粽子会导致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
的药物中和过量的胃酸,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医学中使用溶质质量分5%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补充能量,现配制1000g这种葡萄糖溶液,需要的葡萄糖质量为______g。
(2)为防止旅途中皮肤意外擦伤后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写物质名称).
(3)生活中有时遇到蚊虫叮咬,蚊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______来涂抹止痒。(填序号)
A 食醋(含醋酸) B 氢氧化钠 C 食盐水 D 牙膏或肥皂水
(4)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食用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过量食用粽子会导致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

5.
家用清洁产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除垢净不能接触铁制品表面是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管道通使用时不能接触皮肤是因为___________。
清洁产品 | 除垢净 | 去污粉 | 管道通 |
主要成分 | 盐酸 | 碳酸钠 | 氢氧化钠、铝粉 |
(1)除垢净不能接触铁制品表面是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管道通使用时不能接触皮肤是因为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6.
推断题:如下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中含有两种元素,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C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F可供给呼吸,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Y为单质。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3)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3)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7.
某干果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的固体防腐剂,其成分为铁粉、生石灰等。甲同学对这种固体久置后的成分十分好奇,于是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久置后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固体中久置后可能有
、
、
、
、
。
(进行实验)甲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实验3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中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其理由为_________。
(提出问题)固体久置后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固体中久置后可能有





(进行实验)甲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研碎固体,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得到未被磁铁吸引的残留固体A。 | 磁铁表面有黑色粉末吸附 | ______ |
2 | 向固体A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C,向滤液B中滴加试剂______ | 部分固体溶解,温度有明显的升高,溶液变为红色 | 固体中有![]() ![]() |
3 | 取滤渣C少量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 ______ | 固体中有![]() ![]() |
(解释与结论)
实验3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中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其理由为_________。
4.计算题- (共1题)
8.
用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如下:取25g该硫酸溶液,加入到烧杯中,然后把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烧杯中,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得出如图所示的关系(硫酸钠溶液显中性),求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5.单选题- (共20题)
11.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 ![]() |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2.
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是( )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
B.天气闷热时,鱼塘的鱼会接近水面游动,原因是温度高压强小,氧气的溶解度小 |
C.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原因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
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
13.
下列有关酸和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酚酞溶液检验溶液是否显酸性 |
B.浓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
C.![]() ![]() |
D.向久置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中滴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 |
14.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 客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B | 用汽油洗油污 | 汽油能与油污反应 |
C |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 搅拌能加快蔗糖分子的运动 |
D |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 |
A.A | B.B | C.C | D.D |
15.
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
A.![]() ![]() |
B.![]() |
C.![]() |
D.![]() |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 |
B.测某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
C.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18.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t1℃时,将50g水与20g甲混合,可以得到70g溶液 |
D.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变化 |
2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时不能直接加热
B. 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D. 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A. 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时不能直接加热
B. 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D. 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24.
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蔗糖 |
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
27.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食物 | 葡萄汁 | 苹果汁 | 牛奶 | 鸡蛋清 |
pH | 3.5~4.5 | 2.9~3.3 | 6.3-6.6 | 7.6~ 8.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 B.要补充维生索可以多吃鸡蛋清 |
C.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弱 |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 |
6.选择题- (共2题)
30.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7.填空题- (共2题)
31.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试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做法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正常雨水PH<7的原因是__________
(2)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有防潮作用________
(3)长期存放的氢氧化钠溶液,因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_________
(1)正常雨水PH<7的原因是__________
(2)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有防潮作用________
(3)长期存放的氢氧化钠溶液,因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