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石莱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956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酸碱指示剂可以指示酸碱盐。某同学为探究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酸中的什么粒子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查阅资料:酸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稀盐酸中含H+、Cl-、H2O三种粒子。
猜想假设:H+使石蕊溶液变红色;___ 使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往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试剂不变色
水分子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往试管中加入2mL NaCl溶液,再滴入几滴石蕊溶液
________
Cl- ___ 使石蕊变红色
往试管中加入2mL稀HCl,
再________
 
________
H+________ 使石蕊变红色
 

2.单选题(共20题)

2.
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某同学用完纯碱后,要放回橱柜,应放入的橱柜是(  )
A橱
B橱
C橱
D橱
盐酸
硫酸
食盐
硫酸铜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氧化铁
氧化钙
 
A.AB.BC.CD.D
3.
下列关于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混合物



氧化物
单质
A
冰水混合物
硫酸
氢氧化钠
硫酸钡
干冰
氦气
B
天然气
硝酸
氢氧化钙
碳酸氢钙
四氧化三铁
24k金
C
生铁
盐酸
碱式碳酸铜
氯化银
一氧化碳
液氧
D
石灰石
醋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氯化钾
富勒烯
 
A.AB.BC.CD.D
4.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量筒B.玻璃棒C.酒精灯D.烧杯
5.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B.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mL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5%
C.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6.
下列做法中,能够使20℃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是(   )
A.升高温度到30℃B.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溶剂
C.降低温度到10℃D.温度不变,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7.
下列溶液中溶质是单质的是(   )
A.汽水B.盐酸C.碘酒D.生理盐水
8.
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20℃时乙的饱和溶液
B.从20℃降温到,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比乙小
C.升高温度可使试管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D.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
C.可以用水来区别固体和固体
D.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浓
10.
某同学在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时,错误地将pH试纸先进行了湿润,则其测定的数值应该是(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11.
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溶于水得到碘酒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溶液
12.
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下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择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A.硝酸铵和水B.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C.氯化钠和水D.铜和稀盐酸
13.
下列有关溶液(固体溶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14.
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15.
会发生结晶现象的溶液是(  )
A.一定是浓溶液B.一定是稀溶液
C.一定是饱和溶液D.无法确定
16.
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0克/100克水,在150克水中加入A物质20克,搅拌溶解后保持t℃,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9.1%B.11.8%C.13.3%D.15.3%
17.
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入溶质D.倒出溶剂
18.
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B.牛奶C.矿泉水D.果酱
19.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pHB.配制溶液
C.称量固体D.稀释浓硫酸
20.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溶溶解度:a=b>c
B.随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C.t3℃℃时,将30克a加入50克水中可以得到80克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1.
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蒸发40g水,改变温度至t1
B.蒸发50g水,改变温度至t2
C.加入20g溶质,改变温度至t2
D.加入65g溶质,改变温度至t3

3.填空题(共3题)

22.
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构成;
(2)四个硫酸根离子_____;
(3)在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_____;
(4)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_____。
23.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及实验室中有着重要作用。
(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水的体积为_____。
(2)实验室用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是1.84g•mL1)配制稀硫酸时,需要用到水。其主要步骤有:计算、混匀、冷却至室温、装入试剂瓶并贴好标签。若要配制10%的稀硫酸200g,还需加水的体积是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
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20℃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填写“>”、“<”或“=”).
(2)要在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使50℃时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将5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都降温到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是________.
(4)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50℃的100克和200克A的饱和溶液,若将两份溶液都降低到20℃,析出晶体质量的关系是甲________乙(填写“>”、“<”或“=”),若将两份溶液都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晶体质量的关系是甲________乙.
(5)欲从混有少量A的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纯净的B晶体,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实验题(共1题)

25.
根据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回答问题。

(1)上图中多处操作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③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要完成“配制100 g 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①主要进行的实验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量取、______(填操作名称)装瓶贴标签。
②溶解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③实际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其原因可能有______。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固体倒入烧杯时洒落
C 配制时烧杯不干燥 D 装瓶时有液体溅出
(3)若要完成“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填操作序号)。
①蒸发结晶   ②过滤   ③溶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