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如图为工业制取氧气的部分流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液态空气在空气分馏塔中蒸发可分离出氧气和氮气,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___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空气中除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得到氮气与从其他物质中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不同,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1)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液态空气在空气分馏塔中蒸发可分离出氧气和氮气,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___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空气中除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得到氮气与从其他物质中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不同,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有关物质组成及化学规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你知道吗)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图 1),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1 个氧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D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图 2所示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实验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同学们发现利用图 2装置进行实验时,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一方面会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伸进集气瓶速度慢了会影响测定结果。他们查阅资料发现白磷40°即可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于是改进装置(图 3)重新探究。先在容积为 2000mL的集气瓶里装进 50mL的水,再在量筒内装入 100mL的水,然后按图3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能够吸收白烟作用。还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白磷停止燃烧时立即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则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定量研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实验前注射器中有20mL氮气,100mL集气瓶中加入10mL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开始体积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题中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
(交流反思)小明同学提出了能否用铁丝燃烧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红磷,同学们一致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吗)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图 1),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1 个氧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D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图 2所示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实验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同学们发现利用图 2装置进行实验时,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一方面会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伸进集气瓶速度慢了会影响测定结果。他们查阅资料发现白磷40°即可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于是改进装置(图 3)重新探究。先在容积为 2000mL的集气瓶里装进 50mL的水,再在量筒内装入 100mL的水,然后按图3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能够吸收白烟作用。还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白磷停止燃烧时立即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则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定量研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实验前注射器中有20mL氮气,100mL集气瓶中加入10mL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注射器读数/mL | 20.0 | 34.0 | 40.0 | 30.0 | 25.6 | 18.0 | 12.5 | 8.6 | 4.8 | 2.0 | 2.0 |
(1)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开始体积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题中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
(交流反思)小明同学提出了能否用铁丝燃烧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红磷,同学们一致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5题)
4.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
B.加热某液体,有大量气体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C.用排水法可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就是与氧气的反应 |
6.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 |
B.由①②可知做粒的运动速率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
C.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
D.由①③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为
①不慎打翻酒精灯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②实验结束后,为了节约药品,可以将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③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多
④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有小水珠凝结
⑤为增加稳定性,用试管夹时必须用拇指按住短柄以防脱落
⑥臭氧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紫外线伤害,因此不是空气污染物
①不慎打翻酒精灯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②实验结束后,为了节约药品,可以将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③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多
④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有小水珠凝结
⑤为增加稳定性,用试管夹时必须用拇指按住短柄以防脱落
⑥臭氧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紫外线伤害,因此不是空气污染物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9.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在发射火箭时做高能燃料 |
B.氧气的液态和固态都是淡蓝色的 |
C.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活 |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没有氧气 |
10.
木炭和蜡烛分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都发光、放热 ②燃烧时,集气瓶内壁都有水珠生成 ③燃烧后,倒入澄清石灰水,都使石灰水变浑浊 ④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⑤燃烧时,都发出明亮火焰
①都发光、放热 ②燃烧时,集气瓶内壁都有水珠生成 ③燃烧后,倒入澄清石灰水,都使石灰水变浑浊 ④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⑤燃烧时,都发出明亮火焰
A.②④⑤ | B.②⑤ | C.①③④ | D.④⑤ |
11.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密性,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 s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
B.由0~20 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
C.由20~80 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推(拉)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
D.若锥形瓶中装有氢氧化钠固体,注射器中装有水,则只要测量出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即可证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
13.
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而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为了让地球更绿,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治理雾霾,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 B.绿色出行,提倡自行车作交通工具 |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产品 |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 1g~2g |
B.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
C.加热试管时,将试管夹夹在距管口约 1/3 处 |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2/3 |
4.填空题- (共2题)
18.
江苏洋河酒是中国传统名酒,有悠久的历史,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原料酿制而成,绵甜清香,回味悠长。
(1)请你根据生活经验说出酒精的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
(2)中医常用燃烧白酒治疗扭伤,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点燃酒精灯,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如图),约1~2s后取出,可观察到___________处(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1)请你根据生活经验说出酒精的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
(2)中医常用燃烧白酒治疗扭伤,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点燃酒精灯,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如图),约1~2s后取出,可观察到___________处(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成分中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________,用于火箭助燃剂的是__________。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如图中行为会导致空气污染物中_____________含量的增加,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成分中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________,用于火箭助燃剂的是__________。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如图中行为会导致空气污染物中_____________含量的增加,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5.实验题- (共1题)
20.
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实验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若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选填“F”或“G”);若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装置还需要进行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裂,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设计实验)用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Ⅱ:按照如图 1 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不同的是_________。
(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拓展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利用图 2所示装置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 3所示曲线(图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实验分析)根据图3,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变化的大致规律是__________。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可能是因为二氧化锰能________。

(1)装置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若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选填“F”或“G”);若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装置还需要进行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裂,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设计实验)用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Ⅱ:按照如图 1 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不同的是_________。
(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拓展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利用图 2所示装置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 3所示曲线(图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实验分析)根据图3,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变化的大致规律是__________。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可能是因为二氧化锰能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