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有X、Y、Z 三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不超过18,它们能相互形成XZ 和YZ 型化合物,X2+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Y 原子和X2+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比Z 原子少2 个电子,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 倍。试求: X、Y、Z 分别为 _____ 、______、______元素(用元素符号填空)。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测得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剩余约为20mL。

(实验分析)
(1)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30mL的刻度处推至1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注射器活塞仍能返回至3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反思):小红同学测得剩余气体体积为22mL,请你帮她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请写出其中一条)。
(实验步骤):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测得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剩余约为20mL。

(实验分析)
(1)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30mL的刻度处推至1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注射器活塞仍能返回至3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反思):小红同学测得剩余气体体积为22mL,请你帮她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请写出其中一条)。
3.计算题- (共2题)
3.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10﹪的KNO3。要配制600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多少克?要使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应该将该溶液蒸发掉多少克的水?(无溶质析出)
4.简答题- (共1题)
5.单选题- (共10题)
6.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
11.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
C.该实验可以说明![]() |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
12.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
D.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13.
对四份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10g水; 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10g; ③ 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④加入10g同种溶质,完全溶解。操作后四份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①②④③ | D.④③②① |
6.选择题- (共2题)
7.填空题- (共3题)
18.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氧原子__________ (2)2个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个钠离子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
(1)2个氧原子__________ (2)2个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个钠离子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
19.
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表示_____________,Y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粒子为原子,当X=12时,Y =_______;
(3)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当X=17时,粒子符号__________。
(4)当Y=1时,该粒子易________电子,变成带_________电荷的________。

(1)X表示_____________,Y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粒子为原子,当X=12时,Y =_______;
(3)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当X=17时,粒子符号__________。
(4)当Y=1时,该粒子易________电子,变成带_________电荷的________。
20.
如图是氧元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的结构示意图:

(1)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填序号,下同),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
(2)氧元素与铝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1)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填序号,下同),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
(2)氧元素与铝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A.中子数不同 | B.质子数不同 |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D.电子数不同 |
8.实验题- (共1题)
21.
实验室配制100g 13%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时在托盘天平右盘上已放1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的___________(填字母)。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应_____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增加砝码
(3)完成此实验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溶解 ②装瓶贴标签 ③称量 ④计算
(4)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5)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6)若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3%,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
A.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水润洗了 B.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用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使用了游码) D. 装瓶时溶液洒落
(1)称量时在托盘天平右盘上已放1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的___________(填字母)。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应_____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增加砝码
A.减少砝码 |
①溶解 ②装瓶贴标签 ③称量 ④计算
(4)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5)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6)若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3%,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
A.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水润洗了 B.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用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使用了游码) D. 装瓶时溶液洒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