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914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4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及鉴别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1)课堂上在完成“利用氯化钡溶液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实验后,对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Ⅰ.溶质为氯化钠;Ⅱ.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Ⅲ.溶质为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与解释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_____溶液(填化学式)
无明显现象
猜想I正确
_____
猜想Ⅱ正确,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Ⅲ正确
 
(2)同学们在实验操作训练中,利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然后对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①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什么?_____
②小明取废液,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为了证明溶质成分,还需要补做的实验是什么?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3)将足量石灰石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_____
2.
以海水(主要含MgCl2、MgSO4、CaC12)为原料可制备精盐,Mg(OH)2等。

(1)为使海水中的MgSO4转化为Mg(OH)2备用,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要使MgSO4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该试剂的量应_____,分离出Mg(OH)2沉淀的装置如图,其中有_____处错误。
(2)将分离出Mg(OH)2后的滤液中除NaCl外的可溶物除去,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适量的稀盐酸,试剂的添加顺序为_____(填序号),其中稀盐酸的作用为_____。

2.简答题(共5题)

3.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一定含有_____。过滤后,若在固体中加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成分为_____。反应过程中引起溶液质量增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
甲烷制甲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科学家发现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将甲醇与氧气混合气体7.2g置于一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恢复至室温下测得气体质量减少3.6g,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质量增重2.2g,请写出甲醇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
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

(1)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微粒的符号是_____。
(2)写出NaOH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
水在实验中起到重要作用,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为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集气瓶与烧杯中均盛有水,二者的作用各是什么?_____
(2)如图实验装置,有同学说此实验巧妙的应用了热水的作用与白磷红磷的着火点的不同说明了燃烧的条件,请你帮助该同学具体解释一下:_____。
7.
实验室选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

(1)C装置中物质实验前后的质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D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
(3)实验完成后,将A,B装置中物质混合,有气泡产生,则其原因是什么?_____

3.推断题(共1题)

8.
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乙为黑色金属单质,甲为黑色氧化物,丙溶液呈浅绿色。

(1)乙转化为甲的过程中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转化为丙所用试剂可以是_____溶液。

4.计算题(共1题)

9.
如图为医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量筒取用该溶液时仰视量筒刻度,取用的葡萄糖的量比所需的用量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5.单选题(共14题)

10.
下列对资源的利用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的蒸馏B.铁矿石炼铁
C.太阳能发电D.分离液态空气
11.
下列归纳总结不正确的是( )
A.还原剂:一氧化碳、氢气、碳
B.干燥剂:生石灰、氢氧化钠、浓硫酸
C.有害物质:乙醇、硝酸钠、黄曲霉素
D.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臭氧
12.
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之一是:2NH3+3O22HNO3+2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B.H2OC.NOD.NH4NO3
13.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Ba(OH)2,CuCl2,NaCl
B.KMnO4,Na2CO3,H2SO4
C.NaNO3,HCl,Al(NO3)3
D.HNO3,Fe2(SO4)3,BaCl2
14.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保持温度不变,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C.向等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D.向一定量的有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15.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B.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C.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D.微粒观:每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6.
下列关于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不同B.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质量不同D.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17.
稀有气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最后一列。氩的元素符号为( )
A.ArB.BrC.CrD.Kr
18.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B.水的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C.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均为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D.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导管中产生氧气
19.
人体在代谢酒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中间产物乙醛(CH3CHO),人体需要将乙醛转化,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乙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酒精和乙醛均由三种元素组成
D.乙醛中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2
20.
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2.6g,其中含氧元素4.8g,则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58.9%B.18.8%C.17.9%D.15.9%
21.
利用表格中硫酸镁的溶解度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冷却热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B.将50℃时149g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晶体经脱水干燥后得21.3g硫酸镁
C.将7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假设水不挥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30℃时,100g水溶解39.3g硫酸镁后形成饱和溶液
22.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的要求更高。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B.滴加液体C.蒸发食盐水D.稀释浓硫酸
23.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尼龙绳子B.汽车轮胎C.陶瓷水杯D.塑料吸管

6.填空题(共2题)

2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雪米饼”包装袋中常用的金属氧化物干燥剂是_____。
(2)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为止痒可以涂厨房中的一种酸是_____。
(3)氮肥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时会造成肥效降低,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5.
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的_____等污染物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pH_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5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