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单元测试(二) 溶液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912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3

1.简答题(共1题)

1.
下表是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x
42.6
45.5
 
小明为测定x的值,取4份40℃的水各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KCl质量/g
5
15
25
35
溶液质量/g
55
65
70
7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只写一种).
(2)要使实验2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是   
(3)由实验可知,40℃时KCl的溶解度x为      g.
(4)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KCl溶液100g,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    

2.单选题(共10题)

2.
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3.
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溶解度/g
NaCl
KCl
NH4Cl
KNO3
20
36.0
34.0
37.2
31.6
40
36.6
40.0
45.8
63.9
60
37.3
45.5
55.2
110
 
A.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B.40 ℃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4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 NH4Cl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145.8 g
D.60 ℃降温到20 ℃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Cl
4.
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碘B.面粉
C.蔗糖D.花生油
5.
下图是利用NaCl固体配制生理盐水的主要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取用NaClB.称量NaCl
C.量取H2OD.溶解NaCl
6.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 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7.
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不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
B.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
C.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里垫上了干净的纸
D.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 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9.
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 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10.
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冰块D.硝酸钾
11.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3.填空题(共5题)

1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a1 ℃时,____和____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在20 ℃时,将25 g甲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9.2 g甲固体未溶解,则20 ℃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___;若将20 ℃下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13.
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在某一温度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温度为 ℃;
(2)在t3℃时,将30gA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4)将t3℃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4.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2)①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3)t1℃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两种方法)
15.
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1)依据上表,绘制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
(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生活在盐湖(湖水中有溶解较多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用“>”“<”或“=”符号填空.
(1)V1 mL水和V2 mL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V1+V2) mL.
(2)t℃时,NaCl的溶解度为5g,则t℃时,10g 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5%.
(3)同一温度下,分别将100g KCl饱和溶液和200g KCl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析出晶体质量分别为m g和n g,则m n.
(4)5g食盐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5%.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