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实验室存放近一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H202溶液(如下图一),进行如下实验:
(1)小亮从瓶中取出50mL溶液,稀释成10%的H202溶液待用,理论上他需要加水 __ mL。
(2)小丽同学用上述稀释后的H202溶液和下图二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对H202的催化效果是否相同。实验中她看到左侧试管比右侧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此外还观察到____,说明Mn02对此反应的催化效果比水泥好。请判断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

(3)小杰同学用上图三装置测定上述稀释后的H20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为10%,反应前他在分液漏斗中加入50 g稀释后的H202溶液,在干燥管中加入足量无水氯化钙,并在广口瓶中加入适量Mn02样品,共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力564.57g。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H202溶液全部流入瓶中,迅速关紧活塞,待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其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62.97g。
①请计算上述稀释后的H20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10%是否相符?____(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②若不符合,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注:若符合,此问不作答)
(1)小亮从瓶中取出50mL溶液,稀释成10%的H202溶液待用,理论上他需要加水 __ mL。
(2)小丽同学用上述稀释后的H202溶液和下图二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对H202的催化效果是否相同。实验中她看到左侧试管比右侧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此外还观察到____,说明Mn02对此反应的催化效果比水泥好。请判断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

(3)小杰同学用上图三装置测定上述稀释后的H20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为10%,反应前他在分液漏斗中加入50 g稀释后的H202溶液,在干燥管中加入足量无水氯化钙,并在广口瓶中加入适量Mn02样品,共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力564.57g。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H202溶液全部流入瓶中,迅速关紧活塞,待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其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62.97g。
①请计算上述稀释后的H20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10%是否相符?____(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②若不符合,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注:若符合,此问不作答)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蛋糕是一种美味又营养的食品,其制作原料主要有:鸡蛋、面粉、白砂糖、牛奶、橄榄油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有白砂糖和_________。

(2)厨房中的铁锅清洗后一般要擦干放置,可以减少_______对铁锈蚀的影响。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步骤Ⅱ吸附加入的X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用___________可以判断净化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4)家庭常用的几种清洁剂及主要成分如下:
除垢净既能除水垢也能去铁锈,请写出除垢净去铁锈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污粉与除垢净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③管道通使用时不能接触皮肤,原因是___________。使用时Al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加快NaOH与淤积物的作用。在反应产物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___价。
(5)下图是燃气热水器示意图。根据此图回答:

①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气。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时,燃烧将产生有毒气体M。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蛋糕是一种美味又营养的食品,其制作原料主要有:鸡蛋、面粉、白砂糖、牛奶、橄榄油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有白砂糖和_________。

(2)厨房中的铁锅清洗后一般要擦干放置,可以减少_______对铁锈蚀的影响。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步骤Ⅱ吸附加入的X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用___________可以判断净化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4)家庭常用的几种清洁剂及主要成分如下:
常用的清洁剂 | 除垢净 | 去污粉 | 管道通 |
主要成分 | 盐酸 | 碳酸钠 | 氢氧化钠、铝粉 |
除垢净既能除水垢也能去铁锈,请写出除垢净去铁锈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污粉与除垢净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③管道通使用时不能接触皮肤,原因是___________。使用时Al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加快NaOH与淤积物的作用。在反应产物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___价。
(5)下图是燃气热水器示意图。根据此图回答:

①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气。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时,燃烧将产生有毒气体M。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3.
闪锌矿(主要成分为ZnS)经熔烧得锌熔砂,锌熔砂主要含ZnO、ZnFe2O4,以及少量CuO,工业上用其制备金属锌,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1)进行反应①时,要将锌熔砂粉碎成细小颗粒,目的是_____。
(2)操作X的名称是_____;经该操作得到的ZnSO4溶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ZnFe2O4可看作两种氧化物的结合物,与稀H2SO4反应产生两种盐,分别是ZnSO4和_____(填化学式)。
(4)参加反应②的物质为ZnSO4和_____(填化学式)。
(5)气体M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的大气污染,气体M为_____(填名称)。
(6)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进行反应①时,要将锌熔砂粉碎成细小颗粒,目的是_____。
(2)操作X的名称是_____;经该操作得到的ZnSO4溶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ZnFe2O4可看作两种氧化物的结合物,与稀H2SO4反应产生两种盐,分别是ZnSO4和_____(填化学式)。
(4)参加反应②的物质为ZnSO4和_____(填化学式)。
(5)气体M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的大气污染,气体M为_____(填名称)。
(6)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化学小组同学完成盐的性质实验后,处理废液时将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发现产生了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沉淀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的沉淀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甲同学猜想该沉淀为CuCO3.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乙同学猜想该沉淀为Cu(OH)2.理由:碳酸钠溶液呈_____(填“酸”或“碱”)性。
③根据甲、乙同学的猜想,丙同学认为该沉淀为CuCO3和Cu(OH)2。
(查阅资料)①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均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
③无水CuSO4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进行实验)
(1)固体的获取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后得蓝色固体。
讨论:①低温烘干的原因:_____,②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
(2)固体成分的定性探究

①甲同学用如图1方案进行实验,根据所得到的现象。甲同学认为他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乙同学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
乙同学通过实验得出丙同学的猜想成立,其实验时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填字母序号)。
(3)固体成分的定量测定
丙同学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关系图,如图3所示。
该固体中Cu(OH)2与CuCO3的质量比为_____。
(实验反思)
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其猜想成立
②甲同学实验过程中所得蓝色溶液的溶质为CuSO4
③乙同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固体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丙同学实验中C点所得固体为CuCO3。
(提出问题)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的沉淀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甲同学猜想该沉淀为CuCO3.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乙同学猜想该沉淀为Cu(OH)2.理由:碳酸钠溶液呈_____(填“酸”或“碱”)性。
③根据甲、乙同学的猜想,丙同学认为该沉淀为CuCO3和Cu(OH)2。
(查阅资料)①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均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
③无水CuSO4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进行实验)
(1)固体的获取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后得蓝色固体。
讨论:①低温烘干的原因:_____,②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
(2)固体成分的定性探究

①甲同学用如图1方案进行实验,根据所得到的现象。甲同学认为他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乙同学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
乙同学通过实验得出丙同学的猜想成立,其实验时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填字母序号)。
(3)固体成分的定量测定
丙同学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关系图,如图3所示。
该固体中Cu(OH)2与CuCO3的质量比为_____。
(实验反思)
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其猜想成立
②甲同学实验过程中所得蓝色溶液的溶质为CuSO4
③乙同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固体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丙同学实验中C点所得固体为CuCO3。
4.单选题- (共9题)
5.
向 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 B.滤液中含Fe2+和Mg2+ | C.滤渣含有铁和铜 | D.滤渣的质量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
6.
下列有关化学观念或认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化观: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
B.能量观:汽油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 |
C.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 |
D.结构观: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7.
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定某气体X的组成。在注射器A中装有0.32g气体X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气体X完全反应。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实验前B管重20.32g,实验后B管重20.00g,B管中出现红色粉末。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注射器D中收集到生成氮气0.2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
B.气体X是氨气(NH3) |
C.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D.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 |
8.
下列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洗涤油污 |
B.N2不易溶于水,可用于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
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可用该反应制取硫酸铁 |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水的净化 |
9.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0℃时,甲饱和溶液质量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 |
B.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升高温度可将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
D.将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为20 g |
10.
通过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根据甲试管中溶液颜色深浅,比较盐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
B.根据乙中气球的大小变化,比较NaOH和NH4NO3固体溶解的热效应 |
C.丙烧杯中装有80g水,加入20g氢氧化钙,能配制出20%的Ca(OH)2溶液 |
D.通过观察丁中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与氧气接触 |
12.
联合国确定2017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废水”,旨在引起对废水问题的关注,引导废水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下列有关“废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工厂的酸性废水常用熟石灰中和处理后排放 |
B.印染厂的废水常含有烧碱,一般呈碱性 |
C.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处理后得到的是软水 |
D.生活废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用于浇灌农作物 |
13.
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所用试剂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KCl(MnO2) | H2O | 溶解、过滤、蒸发 |
B | CO(CO2) | CuO | 加热 |
C | CaO(CaCO3) | 稀盐酸 | 反应、过滤 |
D | CO2(HCl) | NaOH | 洗气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1题)
14.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极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已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粒子A核内中子数为_____,A与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粒子A、B、C、D、E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共_____种。
(3)D、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4)图2为Al和CuSO4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中Al与Cu2+的个数比为_____。
②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_。
③由反应可知金属的活泼性:Al_____Cu(填“>”或“<”)。
④该反应中化合价没有改变的元素或根是_____。
A 铝元素 B 铜元素 C 硫酸根

(1)已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粒子A核内中子数为_____,A与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粒子A、B、C、D、E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共_____种。
(3)D、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4)图2为Al和CuSO4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中Al与Cu2+的个数比为_____。
②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_。
③由反应可知金属的活泼性:Al_____Cu(填“>”或“<”)。
④该反应中化合价没有改变的元素或根是_____。
A 铝元素 B 铜元素 C 硫酸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