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090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3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坍塌(tān )  庇护(pì)    禁锢(gù) 哄堂大笑(hòng )
B.怂恿(sǒng)  虐待(nÜè)   称职(chēng)   杞人忧天(qǐ)
C.嗔怪(zhēn ) 陛下(bì)    怅然(zhàng )  随声附和(hè)
D.凯歌(kǎi)   澄澈(chéng) 冤枉(yuān)    怪诞不经(dà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陨职    抽噎    炫耀    搀和    神采奕奕
B.狭隘    蜷伏    缥缈    蹒跚    精益求精
C.干涸    晕眩    蓬勃    安祥    拈轻怕重
D.帐篷    惩戒    棉延    滑稽    不可救药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B.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学习诸公”给予了有力讽刺。
C.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麻木不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这个大胃王目前的最高记录是一次可以吃下十五碗拉面,够骇人听闻了吧!
4.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郑振铎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他的作品《猫》寓意深刻,感情真挚。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伊索寓言》很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D.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2.句子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戎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6)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禽兽之变诈儿何哉?(蒲松龄《狼》)

3.诗歌鉴赏(共1题)

6.
诗歌欣赏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请描述诗歌后两句所展示出的画面,并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国人道之(_____)
(2)身亡所寄(_____)
(3)其人舍然大喜(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得一人之使
D.因往晓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对于传言都不能相信,只有亲身观察、研究得来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B.《杞人忧天》这则寓言也可看作是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愚人自扰之”。
C.“杞人忧天”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D.寓言的特点往往是篇幅较为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所选的两篇文言寓言就体现了这些特点,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小题4】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小题5】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孔爷爷
马海霞
①俗语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现如今,饺子再也不是稀罕物,但小时候在一年中也吃不了几次饺子,母亲哪天要包饺子了会提前告诉我们,我和哥哥便跑到村委会的院子里找住在这里的老孔爷爷要叉子。
②老孔爷爷个不高、驼背,要是脑门再大些,活脱脱一个年画上的老寿星,村里的孩子都喜欢他。他会制作木偶玩具,还会把木头或竹片做成小叉子。馋娃都是急性子,多日不见饺子,未等饺子出锅先在炉火旁端碗候着。等饺子一出锅,用叉子一叉热饺子,放入冷水或醋里一泡,热气就减少了很多;不会用筷子的孩子,吃饺子时叉子勺子并用,省去了大人许多麻烦。
③只要哪家的孩子去问老孔爷爷要叉子,就是他家要包饺子了。我和哥哥每次跑去要叉子时,母亲都会叮咛:告诉你老孔爷爷,中午包饺子,让他和你二婶说别送饭了。老孔爷爷和二婶不是一家子,我那时候小,不明白为何二婶天天给老孔爷爷送饭。但只要我们家包饺子,定会给他送去一碗。
④有段时间,哥哥生病住院,让本来条件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别说吃饺子了,有煎饼咸菜吃就不错了。我去老孔爷爷那里,也不再要叉子,而是静静地看他雕刻木偶。那些木偶雕刻好后,涂上颜色,把它们固定在细木棍上,手脚还能活动。孩子们大多都喜欢孙悟空的木偶,做完一个抢一个,但老孔爷爷好几天才做一个孙悟空;不管有多少孩子排队等着,他也是自己做自己的,唐僧四师徒挨个做。为了早日拿到孙悟空,大家只好天天去等。
⑤有一天,老孔爷爷见孩子们都四散走开,便领我去屋子里,从壁橱里取出半碗饺子递给我说:“吃吧,那半碗留给你哥。”
⑥自从吃了这半碗饺子,我每天再去时心里开始惦记老孔爷爷家的壁橱,盼着老孔爷爷再变出半碗饺子来。
⑦那是冬天的一个清晨,爸爸一早出门,回来后听他对母亲讲:“孔大爷不行了,这几天他一直咳嗽,喉咙里有痰,可能夜里想起来吐痰,一头栽地上了……”
⑧听母亲说,老孔爷爷是大爷爷家的长工,一辈子在大爷爷家干活,没娶媳妇。因为为人忠厚,老了以后,村里把他留下,享受五保户待遇,让二婶专门给他做饭。老孔爷爷是个好人,虽然哪家包饺子都给他送一碗,但他很少自己吃,都分给村里的孩子们吃了。
⑨老孔爷爷去世后,大家从他床底下翻出来一箱子木偶玩具,孙悟空的木偶占了大半,村里的孩子每人分了一个。孩子们都疑惑:他有那么多悟空,咋说做不出来,让我们天天去排队等呢?
不管是饺子还是木偶,总得给孩子们留点念想,才会天天去他那里。长大后,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小题1】文章主要写了老孔爷爷的哪些事情?请分点概括回答。
【小题2】揣摩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蕴含的丰富感情。
(1)但只要我们家包饺子,定会给老孔爷爷送去一碗。
(2)我每天再去时,心里开始惦记老孔爷爷的壁橱,盼着老孔爷爷再变出半碗饺子来。
【小题3】老孔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4】结尾写道:“长大后,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什么道理呢?结合文章做阐释。
9.
现代文阅读
小草和大树
①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②1816年,夏洛蒂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庭,童年的一段生活是靠富人施舍,在慈善学校里度过的。母亲不幸早逝,撇下她和嗷嗷待哺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恩,还有一个弟弟。作为姐姐,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一部分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除了洗衣、烧饭、缝缝补补外,还要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迫于生活,夏洛蒂和妺妹当过家庭教师,办过寄宿学校。尽管成年累月在艰辛中谋生,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③1837年冬,21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指点、提携。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情。”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两个妺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④文学这条路毕竟太狭窄、太陡峭了。夏洛蒂姐妹的诗倒是写了不少,发表出来的却寥寥无几。姐妹三人节衣缩食,于18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仅卖出了两本!
⑤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夏洛蒂和两妹妹没有悲观退缩,没有失去自信心。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的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她说:“想来咱们的生活遭遇适宜用小说表现。不必再枉费心血去强摘诗的苦果子了,咱们改写小说!”于是三姐妹在荆棘丛中开拓新路,向小说领域驰骋神思妙笔。
⑥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简·爱》。她和妺妹们怀着一样强烈的愿望和急切的心情,要把在诗的迷途上失去的时间、精力抢回来。三姐妹以罕见的精神毅力,争分夺秒,孜孜不倦地写作着。她们走路、干活、会亲友,都带着铅笔、本子,随时随地把脑子里闪现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她们的路子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以后,夏洛蒂的《简·爱》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安恩的长篇小说《艾格尼斯·格雷》相继出版,同样获得极大的成功。三姐妹同时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小题1】文章第③段说夏洛蒂给大诗人罗伯特·骚塞写信,“知道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请根据原文,说说除了失望,夏洛蒂还有怎样的感觉。
【小题2】第⑦段画线句子说“她们的路子走对了”! 中的“路”是指什么?“小草”和“大树”又是指什么?是什么让“小草”最终变成“大树”?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的写作历程可以概括为贫苦中奋争——写作中受挫——思考中转型——努力中成功
B.罗伯特·骚塞的回信言下之意是说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C.文中说夏洛蒂“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指的是她勇于做身上长满刺的仙人掌,要以在写作上取得成功对罗伯特·骚塞的傲慢予以狠狠的还击。
D.本文的标题耐人寻味,“小草”和“大树”是一个明显的对比,这种对比更能体现出卑微的夏洛蒂不畏生活的艰辛、不为世俗的偏见、不畏环境的恶劣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6.语言表达(共1题)

10.
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另选两种动物作为陈述对象进行仿写。
神奇的大自然是那么妙不可言。蜻蜓飞过来,告诉我飞行草丛的快乐;小鱼游过来,告诉我畅游荷塘的惬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垃圾畅销书畅销的原因很多,或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或是作为一时新闻的补充,①或是拿来作为炫耀,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生命力短暂,②未必经不起仔细推敲。它们因急功近利而生,也因急功近利而死。走过街头旧书摊,我时常发现它们的踪迹。③它们灰头土脸地夹杂在一些旧杂志中,没有了往日的骄横。
(1)语段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请填写病句序号并加以修改。
第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第 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2)“骄横”一词从词性上说属于_____词,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说属于_____词。

8.作文(共1题)

12.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写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注意:文中不得透露人名、地名、学校名等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