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储存时,部分NO和O2发生反应生成N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_____。
(2)还原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储存时,部分NO和O2发生反应生成N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_____。
(2)还原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过滤可除去_____(填“不溶性”或“可溶性”)杂质。
②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用稀盐酸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取10g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__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②“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③20℃时,如要提纯5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_(填“10mL”、“25mL”或“5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
④在t℃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 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钠
B 乙中的上层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t可能为24
D 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①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过滤可除去_____(填“不溶性”或“可溶性”)杂质。
②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用稀盐酸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取10g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__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②“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③20℃时,如要提纯5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_(填“10mL”、“25mL”或“5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
④在t℃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 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钠
B 乙中的上层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t可能为24
D 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推断题- (共2题)
3.
金属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其中铁使用最为广泛。
(1)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①写出图中A、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②与图中的点对应物质不相符合的化学式是_____;
③铁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运用如图所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乙为铝,丙为银,写出乙与丙的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所以乙的抗腐蚀性一定比甲强
B乙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C丙一定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D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相等
(3)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AB段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
(1)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①写出图中A、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②与图中的点对应物质不相符合的化学式是_____;
③铁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运用如图所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乙为铝,丙为银,写出乙与丙的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所以乙的抗腐蚀性一定比甲强
B乙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C丙一定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D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相等
(3)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AB段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
4.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S、Cl、Na、Ca、Cu、Zn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B、E、G均属于单质;C、D、H均由两种元素组成,C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1:4;F、I、J均由三种元素组成,I俗称为纯碱。“—”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A的名称:_____,H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G→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F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写出A的名称:_____,H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G→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F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硫酸铝铵晶体(NH4Al(SO4)2·xH2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含铝化合物。兴趣小组在科研人员指导下,设计实验研究硫酸铝铵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查阅资料)①SO2可与稀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
②SO3+H2O=H2SO4。
③硫酸铝铵热分解可得到纳米氧化铝。
④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1)硫酸铝铵晶体分解产物的定性探究
①装置C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由此可知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写化学式)。
②某同学认为硫酸铝铵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中还有H2O、SO2、SO3和N2。为进行验证,用图1中的装置A和图2所示装置连接进行实验。实验中,装置D中现象是_____,证明有H2O生成;装置E中现象是_____,证明有SO3生成;而装置F中现象是_____、H最终没有胀大,证明没有SO2和N2生成。
(2)硫酸铝铵晶体成分及分解产物的定量探究为确定硫酸铝铵晶体的组成,称取45.3g样品在空气中持续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固体甲是T1℃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的产物,则x=_____。
②T3℃时固体乙的成分是_____(填字母)。
A Al2(SO4)3
B Al(OH)3
C Al2(SO4)3和Al(OH)3
(查阅资料)①SO2可与稀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
②SO3+H2O=H2SO4。
③硫酸铝铵热分解可得到纳米氧化铝。
④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1)硫酸铝铵晶体分解产物的定性探究
①装置C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由此可知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写化学式)。
②某同学认为硫酸铝铵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中还有H2O、SO2、SO3和N2。为进行验证,用图1中的装置A和图2所示装置连接进行实验。实验中,装置D中现象是_____,证明有H2O生成;装置E中现象是_____,证明有SO3生成;而装置F中现象是_____、H最终没有胀大,证明没有SO2和N2生成。
(2)硫酸铝铵晶体成分及分解产物的定量探究为确定硫酸铝铵晶体的组成,称取45.3g样品在空气中持续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固体甲是T1℃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的产物,则x=_____。
②T3℃时固体乙的成分是_____(填字母)。
A Al2(SO4)3
B Al(OH)3
C Al2(SO4)3和Al(OH)3
4.单选题- (共15题)
9.
酚酞(化学式:C20H14O4)是一种酸碱指示剂,有关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酚酞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B.酚酞中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0:7:2 |
C.一个酚酞分子中有 2 个氧分子 |
D.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75.5% |
11.
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
B.装置②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
C.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
D.装置②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
13.
实验室中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配制成 245g 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看到瓶口有白雾 |
B.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13.6mL |
C.把配制好的稀硫酸装入广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
D.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小于 10% |
1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CO2(CO)——通过足量的炽热的炭层 |
B.KClO3固体(KCl)——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
C.氢气(氯化氢气体)——通过足量的 NaOH 溶液,并干燥 |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的生石灰,过滤 |
19.
对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案的描述,正确的是
A.NaOH、CuSO4、NaCl 三种固体,只用水不能将其鉴别出来 |
B.N2、CO2、O2三种气体,只用燃着的木条就能将其鉴别出来 |
C.棉纤维、羊毛纤维、涤纶三种纤维,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将其鉴别出来 |
D.MgCl2、NaOH、Fe2(SO4)3三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将其鉴别出来 |
5.实验题- (共1题)
21.
燃烧、能源、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打开K,通入氧气,对比乙、丙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

①我国能源消费占比最大的化石燃料是_____;除图中能源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还有_____(回答一个即可)。
②利用石油为原料可制得乙醇,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科学家利用“人工树叶”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获得甲烷和氧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1)如图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打开K,通入氧气,对比乙、丙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

①我国能源消费占比最大的化石燃料是_____;除图中能源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还有_____(回答一个即可)。
②利用石油为原料可制得乙醇,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科学家利用“人工树叶”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获得甲烷和氧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推断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