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为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及装置:

(资料卡片)
(1)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及H2O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m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
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分别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a,加热装置B至反应完全;
⑤……
⑥分别准确称量装置C、D、E的质量;回答下列问题:(假充每一步均反应完全)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____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证明装置B中碱式碳酸镍晶体已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
(4)⑤应填写的操作是_____。
(5)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E,会导致碱式碳酸镍晶体组成中y的数值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

(资料卡片)
(1)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及H2O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m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
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分别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a,加热装置B至反应完全;
⑤……
⑥分别准确称量装置C、D、E的质量;回答下列问题:(假充每一步均反应完全)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____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证明装置B中碱式碳酸镍晶体已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
(4)⑤应填写的操作是_____。
(5)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E,会导致碱式碳酸镍晶体组成中y的数值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
2.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其中甲车间废水明显呈酸性,呈酸性溶质可能是氯化氢、硫酸、硝酸的一种或几种,现对该废水进行探究。

(1)该废水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呈_____色。
(2)所加试剂Y为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呈酸性的溶质为_____。
乙车间废水呈碱性,废水中溶质的组成可能由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根据实验填空。
探究活动:

(4)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X溶液后,观察现象_____。
(5)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Y溶液后,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能证明该结论的现象是_____。
(6)经检验,废水中还存在硝酸铜和氯化钡,则应在_____车间(填甲或乙),现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后可变废为宝,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_____。

(1)该废水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呈_____色。
(2)所加试剂Y为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呈酸性的溶质为_____。
乙车间废水呈碱性,废水中溶质的组成可能由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根据实验填空。
探究活动:

(4)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X溶液后,观察现象_____。
(5)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Y溶液后,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能证明该结论的现象是_____。
(6)经检验,废水中还存在硝酸铜和氯化钡,则应在_____车间(填甲或乙),现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后可变废为宝,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6题)
4.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表示直接转化关系)。某同学推断正确的是


A.若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一定为水 |
B.若C为H2O,B为CO2,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 |
C.若A为氧化铁,B为铁,则C可以为FeSO4 |
D.若A为FeSO4,B为CuSO4,B→C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
6.
氯化铬晶体(CrCl3·6H2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常用铬酸钠(Na2CrO4)来制备。已知反应原理:CH3OH+10HCl+2Na2CrO4==2CrCl3+4NaCl+X+7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铬酸钠属于盐,由离子构成 |
B.X的组成元素质量之比为3:8 |
C.反应中未发生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
D.CH3OH属于有机物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
B.铵态氮肥可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增强肥效 |
C.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发现瓶口出现白烟,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 |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溶洞、煤矿之前,先做灯火试验 |
8.
小洁同学做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将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全部倒入装有足量水的废液缸中,小熊同学对废液缸中的浊液成分进行探究。过滤后,取无色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固体质量不变,在充分灼烧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仍有固体残留且所得溶液为蓝色。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不变
②小洁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氯酸钾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因此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可能是CO
④滤渣在空气中灼烧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
⑤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⑥加入足量稀硫酸后残留的固体中一定含二氧化锰,可能含有铜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不变
②小洁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氯酸钾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因此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可能是CO
④滤渣在空气中灼烧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
⑤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⑥加入足量稀硫酸后残留的固体中一定含二氧化锰,可能含有铜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⑤ | C.①②④⑥ | D.②⑤⑥ |
4.多选题- (共2题)
11.
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1与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两者基本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溶质为稀盐酸和氧化钠 |
B.c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
C.由图可知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碳酸氢钠 |
D.由图可知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弱 |
5.填空题- (共1题)
12.
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

(1)图中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填字母).
(2)E中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3)写出下图中一种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生成致密氧气膜的反应方程式_____.

(1)图中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填字母).
(2)E中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3)写出下图中一种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生成致密氧气膜的反应方程式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13.
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放入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拦后并降温至20℃,现象如左图所示,有关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左上图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填甲或乙)
(2)20℃时14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上图中A中上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B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 上图中B、C、D烧杯里的溶液都可能是饱和溶液
C 从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提纯乙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 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到20℃,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E 20℃时可用40%乙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

(1)左上图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填甲或乙)
(2)20℃时14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上图中A中上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B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 上图中B、C、D烧杯里的溶液都可能是饱和溶液
C 从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提纯乙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 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到20℃,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E 20℃时可用40%乙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