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0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0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美经济贸易谈判中,美方代表总是没有明确态度,他们的真实意图难以捉摸
B.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
C.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和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使这个小区成为标志性的居住社区。
D.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D.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侏rú ②dān精竭虑 ③刻 ④

3.句子默写(共1题)

4.
根据课文默写,其中③④两句还需写出相应的作者和篇名
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⑤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⑦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4.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小题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小题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言文阅读(共2题)

6.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无与为乐者 ②然起行
竹柏影也 ④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贾人食言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游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 “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浮:泛舟。吕梁:地名。盍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贾人勃然作曰 ②向百金 
③而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④舟薄于石又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栖于浮苴之上”中的“之”相同的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无丝竹之乱耳
C.孔子云:何陋之有D.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小题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6.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⑧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2017 年04月27日,有删改)
【小题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7.语言表达(共1题)

9.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观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项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结合材料,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8.作文(共1题)

10.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2)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