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金湖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878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2

1.计算题(共9题)

1.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常采用次氯酸钠(NaClO)氧化法生产,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NaClO+2Fe(NO3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
(1)次氯酸钠(NaClO) 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填最简比);
(3)现要制得830kg含杂质20%的高铁酸钠,至少需要次氯酸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列式计算)
2.
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89.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 MnO2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质量为 90g(不考虑操作过程中液体的损失),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3.
某学习小组测定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HNO3,不含固体杂质)中H2SO4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00g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得到176.7g溶液。(可溶性杂质不参加反应,过滤后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1)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工业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
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4,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作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取该固体混合物25.6g. 加入溶质质量分数10%的稀盐酸219g,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5.
计算题:
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Cl、NaHCO3、Na2CO3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取出100g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100g。然后又取出等质量的样品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CaCl2生成沉淀50g(己知:NaHCO3与CaCl2不反应).
(1)该固体样品成分是________。
(2)求该固体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6.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
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6t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
7.
化学反应在防治环境污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某工厂废气中的SO2,可用以下方式处理。
方式一:2SO2+O2+2CaO═2CaSO4 方式二:2SO2+O2+4NaOH═2Na2SO4+2H2O
试计算:(已知:CaSO4的价格为700元/吨,相对分子质量为CaSO4 136    Na2SO4 142)。
(1)CaSO4中有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呈整数倍关系,这两种元素是硫元素和_____。
(2)若用方式一处理9.6tSO2,所得产品价值多少元?_____
(3)若用方式二处理9.6tSO2,刚好用去50t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最终结果精确到0.1%)。
8.
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回答:
(1)醋酸属于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3)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4)  _____g醋酸中含6. 4g氧元素。
9.
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60
 溶液温度(℃)
 20.5
 20.6
 20.7
 20.8
 20.9
20.8
 20.7
 
(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____℃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精确到0.1%)

2.综合题(共2题)

10.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   B. 10 mL   C. 50 mL D. 100 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58. 5 , AgCl-143. 5 )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 +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 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
(2) 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
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I)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___(填”偏小”或”偏大”)。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称取试样ag;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
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 ×100%。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5题)

12.
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3.
在化学反应A+B=C+D中,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
A.7gB.5gC.8g D. 6g
14.
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COC.H2SD.SO3
15.
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16.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 5
17.
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 X 的化学式是(  )
A.N2O3B.NO2C.NOD.N2O
18.
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
A.33.6%B.40%C.47.3%D.60%
19.
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
A.0.2 gB.0.6gC.0.8gD.0.9g
20.
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2的质量为
A.5.6gB.8.8gC.4.4gD.4.8g
21.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是其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尼古丁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氨原子构成的
C.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22.
今年4月,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必需的元素―碲。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碲是非金属元素B.碲的元素符号为Te
C.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D.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g
23.
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粉。取6.0克铝粉样品,将100克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0.1克。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4.5%B.40.2%C.47.3%D.60.9%
24.
通常情况下,不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25.
20℃时,有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A和质量分数为26.47%的食盐溶液B,下列有关A、B两种食盐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
B.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B>A
C.m g溶液B中的溶质质量为100m/26.47 g
D.向m g溶液A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m g
26.
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
B. R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180
C. 0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
D. 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4.填空题(共1题)

27.
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称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能量。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l)一个葡萄糖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9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