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文言文阅读- (共4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蕃(______) (2)濯(______) (3)蔓(______)
(4)益(______) (5)植(______) (6)鲜(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小题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兰之味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____________)
(2)莫能肖也(____________)
【小题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 B.接近,迫近 | C.狭窄 | D.威胁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出淤泥而不染 |
B.纯以情韵胜/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C.花之富贵者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
香味:莲——____________;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
【小题5】《爱莲说》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____________品性。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清)刘蓉《习惯说》)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增加) |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
C.每履之,足苦踬焉(踩) |
D.父来室中,语之(告诉) |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小题3】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小题4】(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乙)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______) (2)鸿儒(______)
(3)调(______) (4)劳形(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小题5】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1)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2)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2)孔子云:何陋之有?( )
4.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4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