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要把50 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请写出计算过程)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要把50 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请写出计算过程)
2.简答题- (共1题)
2.
实验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引发事故。请你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_____。
(2)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_________。
(3)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入药液:________。
(4)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没有垫上石棉网:________。
(5)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______。
(1)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_____。
(2)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_________。
(3)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入药液:________。
(4)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没有垫上石棉网:________。
(5)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______。
3.单选题- (共15题)
3.
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下列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是化学做出的贡献的是( )
①地铁的铁轨 ②羽绒服的纤维面料 ③墙壁的涂料 ④酱油、醋等调料
①地铁的铁轨 ②羽绒服的纤维面料 ③墙壁的涂料 ④酱油、醋等调料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9.
今年4月,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必需的元素―碲。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碲是非金属元素 | B.碲的元素符号为Te |
C.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 | D.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g |
12.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 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A. 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 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13.
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水 | B.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
C.略降低温度 | 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 |
15.
在实验操作练习中,王敏同学观察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①通过品尝某包白色固体是否有咸味确定其是不是食盐
②取用锌粒时,直接将锌粒倒入手中
③刷洗试管时,将试管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下水道
④在进行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时,为使现象明显,应向盛有一粒锌的试管中多加稀硫酸
①通过品尝某包白色固体是否有咸味确定其是不是食盐
②取用锌粒时,直接将锌粒倒入手中
③刷洗试管时,将试管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下水道
④在进行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时,为使现象明显,应向盛有一粒锌的试管中多加稀硫酸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6.
以下是某学生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
B.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盖上灯帽 |
C.用托盘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
D.向试管里滴入液体时,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 |
17.
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 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③将20g砝码放在右盘④将游码拨至0.5g处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 ②④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④⑤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 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③将20g砝码放在右盘④将游码拨至0.5g处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 ②④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④⑤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3题)
19.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牌中的金是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酒香不怕巷子深”,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_________。
(3)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汽水;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冰;⑤铜丝;⑥氯化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如图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照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1)金牌中的金是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酒香不怕巷子深”,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_________。
(3)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汽水;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冰;⑤铜丝;⑥氯化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如图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照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21.
某同学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②③,发现只有②溶液下方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

(1)溶液①②③中,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2)若把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1)溶液①②③中,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2)若把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
6.实验题- (共1题)
22.
同学们都点过生日蜡烛,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①如图A所示,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出黄色火焰 b.熔化的蜡烛顺着蜡烛流下 c.发光、放热
d.产生淡淡的黑烟 e.火焰分层
②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圆弧状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2)①如图C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炭黑。
②如图D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___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
(3)如图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_________,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1)①如图A所示,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出黄色火焰 b.熔化的蜡烛顺着蜡烛流下 c.发光、放热
d.产生淡淡的黑烟 e.火焰分层
②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圆弧状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2)①如图C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炭黑。
②如图D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___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
(3)如图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_________,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