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8055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1/12/16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研究型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浓硫酸处理废锌片时发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这种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
(提出猜想)对产生的气体进行猜想:
猜想1:可能是H2
猜想2:可能是SO2
猜想3: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让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

(问题讨论)
(1)如果装置A中没有明显现象,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_____________成立。
(2)如果装置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3)猜想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小组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S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的装置(如图),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结论,其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4题)

2.
下列化学用语或结构表达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的化学式:C12H22O11
B. 2个氮气分子:2N2
C. 镁离子的符号:Mg2+
D. 石墨的结构:
3.
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和
B.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
C.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4.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 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时,都会析出晶体
D.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
B.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D.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替代聚乙烯塑料制作一次性饭盒,可防止产生“白色污染”

3.选择题(共5题)

6.

跳伞运动员受平衡力作用,在空中匀速降落.关于他在下降过程中其机械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7.已知gx)=1-2x,f[gx)]=,则f)等于(   )
8.已知gx)=1-2x,f[gx)]=,则f)等于(   )
9.已知gx)=1-2x,f[gx)]=,则f)等于(   )
10.

始终沿水平方向匀速度飞行的飞机,在投放救灾物资的过程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