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776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6/29

1.单选题(共11题)

1.
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将石油进行分馏B.用海水晒盐
C.切割大理石作建筑材料D.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2.
工业上用氨气(NH3)制取硝酸(HNO3),工业流程中核心化学反应依次为:
①4NH3+5O24NO+6H2O 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三个反应均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C.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
D.制取硝酸过程中产生的NO应循环使用
3.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减少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医用酒精B.冰水混合物C.清新空气D.加碘食盐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多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铜绿受热分解,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6.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制取H2B.给溶液加热
C.稀释浓硫酸D.熄灭酒精灯
7.
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可以改变面粉外观,却能破坏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增加人的肝脏负担,过氧化苯甲酰的分子式为C14H10O4.下列关于过氧化苯甲酰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1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
B.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有机物
C.过氧化苯甲酰由三种元素组成
D.过氧化苯甲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4%
8.
新型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的重大突破。下列应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玻璃钢茶几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金刚石薄膜D.银制器皿
9.
扑灭用电设备发生的火灾,来不及切断电源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导电B.容易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容易气化
10.
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措施的是
A.煤矿的矿井中应保持通风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加油站附近应严禁烟火
D.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用打火机检查泄漏点
11.
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 g,高温下用足量氢气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0 g,将生成的水用足量的浓硫酸吸收后,浓硫酸增重0.9克,则a的值为
A.3.20B.3.30 C.4.00D.4.20

2.多选题(共1题)

12.
如图,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滴管中有液体甲,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U形管中的a液面降低、b液面升高了。请你根据以上现象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可能分别是稀硫酸和碳酸钠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
C.甲、乙可能分别是氧化钙和水
D.石灰水变浑浊,不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3.填空题(共4题)

13.
用化学用语表示:
(1)①2个氮原子    
②+2价的铁元素    
③保持水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④缺少  元素会得侏儒症;
(2)选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字母填空.
A.氯化钠
B.干冰
C.氧气
D.氮气
 
E.石墨
①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  
②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③常用作厨房调味剂的是: 
④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工业上赤铁矿炼铁  
②湿法冶金  
14.
(6分)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
(1)某食谱: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骨头汤。“骨头汤补钙”中的钙是指   (填“原子”、“分子”、元素”)。从营养角度看,你认为还应补充的食物是   
(2)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    来止痒。
(3)下列物质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活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乙酸铅 c.硫酸铵 d.甲醛.
(4)下列物质不能用于人体补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牛奶B.生石灰 C.熟石灰D.高钙麦片
(5)某钙片每片含碳酸钙1000 mg,若老年人每天服用该钙片补钙800mg,则每天需服此钙片   片。
15.
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请围绕“海洋”这个话题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是我们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

①上述一系列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写化学方程式)
②对于如何在海水制镁过程中沉淀镁离子,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既母液)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 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2)关于海水“制碱”中得到的“碱”的成分,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为确定这个“碱”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甲、乙同学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甲同学向“碱”溶液中加入酚酞,观察到酚酞变红,于是认为“碱”是氢氧化钠。
②乙同学向“碱”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碱”是碳酸钠。
你同意 (填“甲”或“乙”)同学的观点,请指出另一个同学实验的不合理之处  
(3)从海水晒盐留下的“苦卤”中加工得到不纯的硫酸镁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硫酸镁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的质量。
②T2℃时,向50g水中加入50g硫酸镁,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③要除去少量的氯化钠,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镁,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A”、“B”或“C”)。
A.过滤 
B.蒸干水分
C.将T2℃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析出晶体后过滤
16.
纳米碳酸钡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下图是生产纳米碳酸钡的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名称是 ,试写出其与B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1名称为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玻璃棒此时的作用为
(3)操作2所得主要副产物为 (填化学式),该主要副产物可用作 (写一种用途),操作3为洗涤、检验和烘干,其中洗涤的作用是 ,检验洗涤是否干净可选用试剂为 (填化学式)溶液。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5)资料: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但可以和氢氧化钠、氢氟酸等物质反应。某同学根据资料重新设计方案提纯碳酸钡:取碳酸钡和二氧化硅混合物,滴加足量的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过滤,洗涤,烘干得碳酸钡固体。
A.蒸馏水B.氢氧化钠溶液C.氢氟酸溶液

4.实验题(共1题)

17.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氧化亚铜(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全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
提出猜想:红色沉淀可能是①Cu2O。②Cu2O和Cu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能与酸反应,得到+2价的铜盐和单质铜;
②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设计出三种方案来验证猜想
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加入稀盐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重,反复多次直到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 g,比较a,b关系;
(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检验葡萄糖用的新制氢氧化铜由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查阅资料,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设计出三种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    
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新的探究方案探究红色沉淀成份,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2NH3+3Cu2ON2+6Cu+3H2O
②浓氨水与固体CaO接触,会逸出大量氨气,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方案如下(1)连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2)准确称取28.8克的红色沉淀于玻璃管中
(3)先A处反应,通一段时间氨气后称量D质量为108.3克,
(4)加热装置C
(5)待D中恒重为111.9克时,停止加热,继续通氨气直到装置C完全冷却.


(3)A处为用浓氨水与固体CaO接触,以产生稳定持续的氨气,则A处的发生装置应选    (填”甲”,”乙”或”丙”),,
(4)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加热前先通氨气的目的除了消除掉原来空气的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对实验结果影响,还具有一个作用为     .
停止加热,继续通氨气除了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还有的一个作用为   
(5)为防止未反应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E处可以连接的装置为  (液体均为稀硫酸,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6)红色沉淀的成份为   
(7)有同学认为利用此实验装置还可以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不过还需要测出一个数据,你认为要测出的数据为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实验所消耗的氨气质量  
B.B中干燥管中增加的质量
C.完全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质量
(8)下列情况会使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偏小的有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红色沉淀未完全反应 B.红色沉淀未完全干燥
C.实验中缺少B装置  
A.实验结束后未等铜完全冷却就拆除装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