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
B.诸葛亮的《诫子书》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儿子治学做人的道理。 |
C.《世说新语》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刘义庆编写,记载汉末至西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道家的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所作。 |
2.诗歌鉴赏- (共1题)
2.
(一)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下列选项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下列选项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
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
D.从这首词的题目来看,“秋思”指“秋天的思考”。 |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3.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
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 A底蕴 B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é乃至冲突,与观众【乙】(A分享 B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 隔hé(______) ② 感慨(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
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 A底蕴 B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é乃至冲突,与观众【乙】(A分享 B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 隔hé(______) ② 感慨(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三)阅读莫怀戚《散步》(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散步时出现了分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指的是哪“两全”呢?
【小题2】第一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小题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散步时出现了分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指的是哪“两全”呢?
【小题2】第一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小题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
(权威调查)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PDA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表一:2011、2012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表二:2012年18~70周岁国民手机阅读人群的手机阅读内容统计
(你说我说)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科技发达会改变阅读方式。尽管纸质阅读呈下降趋势,但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纸质书籍的地位。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形式其实是次要的。
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质传媒的。中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
作家周国平: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可能终生也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网络虽好,但是游戏、聊天、看八卦,信息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作家王蒙: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有系统和深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新京报》李大超文章: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小题2】根据(权威调查)的信息,概括出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情况 。
【小题3】根据(你说我说)的内容,概括出数字化阅读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PDA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表一:2011、2012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年度 | 手机阅读 | 网络在线阅读 | 电子阅读器阅读 | 光盘阅读 | MP4等阅读 |
2011 | 27.6% | 29.9% | 5.4% | 2.4% | 3.9% |
2012 | 31.2% | 32.6% | 4.6% | 1.6% | 2.6% |
表二:2012年18~70周岁国民手机阅读人群的手机阅读内容统计
内容 | 手机QQ等 | 手机小说 | 手机报 | 与工作学习有关信息 | 电子邮件 |
比例 | 64.1% | 47.3% | 41.1% | 17.1% | 10.2% |
(你说我说)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科技发达会改变阅读方式。尽管纸质阅读呈下降趋势,但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纸质书籍的地位。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形式其实是次要的。
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质传媒的。中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
作家周国平: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可能终生也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网络虽好,但是游戏、聊天、看八卦,信息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作家王蒙: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有系统和深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新京报》李大超文章: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对于数字化阅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
B.周国平和王蒙论述角度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相同的。 |
C.一般来说,手机阅读属于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 |
D.对于数字化阅读,金丽红和李大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
【小题3】根据(你说我说)的内容,概括出数字化阅读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4.名著阅读- (共1题)
6.
(六)名著阅读《西游记》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阅读语段,按要求作答。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傅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一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
选段中的小孩童是谁?他为什么挂在树上?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僧在小雷音寺被黄眉怪所抓,悟空也被困于金铙之内,他用观音菩萨给的救命毫毛将金铙钻破,逃了出去。 |
B.六耳猕猴与真悟空打到灵山,被如来佛祖认出,现出原形,如来将其打死。 |
C.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怀胎,沙僧趁悟空诱开如意真仙之际,取走落胎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 |
D.金角大王变成折了腿的道士躺在路上,唐僧让悟空背他,金角大王随即遣来三座大山压住悟空,掳走了唐僧。 |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傅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一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
选段中的小孩童是谁?他为什么挂在树上?
5.- (共1题)
7.
(二)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列子·说符篇》节选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小题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
(3)詹何对曰______________ (4)臣未尝闻……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与“修养”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谈谈得到的启示。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列子·说符篇》节选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小题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
(3)詹何对曰______________ (4)臣未尝闻……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
B.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
C.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
D.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与“修养”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谈谈得到的启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