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下列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10H14O2互为同分异构体 |
B.两种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
C.两种物质都有甲基、苯环和羧基 ![]() |
D.两物质都含有双键因此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2.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叙述I | 叙述II |
A | 用酸度计测定SO2和CO2饱和溶液的pH,前者pH小 | 结论:说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
B | SiO2是酸性氧化物 | SiO2不与任何酸溶液反应 |
C | 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保存时再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 | 抑制Sn2+水解,并防止Sn2+被氧化为Sn4+ |
D |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 应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
A.A | B.B | C.C | D.D |
2.实验题- (共1题)
3.
冬青油又叫水杨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某化学小组用水杨酸(
)和甲醇在酸性催化剂催化下合成水杨酸甲酯并计算其产率。
实验步骤:
Ⅰ.如图,在三颈烧瓶中加入13.8g (0.1mol)水杨酸和24 g(30 mL,0.75 mol)甲醇,向混合物中加入约10 mL甲苯(甲苯与水形成的共沸物,沸点为85℃,该实验中加入甲苯,易将水蒸出),再小心地加入5 mL浓硫酸,摇动混匀,加入1~2粒沸石,组装好实验装置,在85~95℃下恒温加热反应1.5小时:

Ⅱ.待装置冷却后,分离出甲醇,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依次用少量水、5%NaHCO3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过滤得到粗酯;
Ⅲ.将粗酯进行蒸馏,收集221℃~224℃的馏分,得水杨酸甲酯9.12g。
常用物理常数: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2)制备水杨酸甲酯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 。
(3)实验中加入甲苯对合成水杨酸甲酯的作用是 。
(4)反应结束后,分离出甲醇采用的方法是 。
(5)实验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 。本实验的产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验步骤:
Ⅰ.如图,在三颈烧瓶中加入13.8g (0.1mol)水杨酸和24 g(30 mL,0.75 mol)甲醇,向混合物中加入约10 mL甲苯(甲苯与水形成的共沸物,沸点为85℃,该实验中加入甲苯,易将水蒸出),再小心地加入5 mL浓硫酸,摇动混匀,加入1~2粒沸石,组装好实验装置,在85~95℃下恒温加热反应1.5小时:

Ⅱ.待装置冷却后,分离出甲醇,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依次用少量水、5%NaHCO3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过滤得到粗酯;
Ⅲ.将粗酯进行蒸馏,收集221℃~224℃的馏分,得水杨酸甲酯9.12g。
常用物理常数:
名称 | 分子量 | 颜色状态 | 相对密度 | 熔点(℃) | 沸点(℃) |
水杨酸甲酯 | 152 | 无色液体 | 1.18 | -8.6 | 224 |
水杨酸 | 138 | 白色晶体 | 1.44 | 158 | 210 |
甲醇 | 32 | 无色液体 | 0.792 | -97 | 64.7 |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2)制备水杨酸甲酯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 。
(3)实验中加入甲苯对合成水杨酸甲酯的作用是 。
(4)反应结束后,分离出甲醇采用的方法是 。
(5)实验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 。本实验的产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