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685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2/11

1.简答题(共2题)

1.
如图所示,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称量燃烧前(镁条)、后(石棉网上灰烬)的质量,发现不相等。

①小明认为镁条燃烧后“石棉网上灰烬的质量”应较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增加,而康康则认为质量应减少。试陈述两位同学的理由。
②若使上述镁条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应如何改进?
2.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洛阳牡丹天下闻名.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试从分子角度解释这是为什么?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房屋着火时用水来灭火,这利用的灭火原理主要是什么?

2.计算题(共1题)

3.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如图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氧原子与氧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实验室里,几位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
①小刚同学用浓度为15%的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同学用浓度为8%的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现小刚同学收集到相同体积二氧化碳的速度比小同学快,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②小平同学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也能制得CO2,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小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可能的原因.(提示:BaCO3是白色、难溶于水)
(5)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可燃性等,但一氧化碳却不是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6)称取5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76g.试计算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的质量分数.

3.选择题(共8题)

4.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是 {#blank#}1{#/blank#},它北起{#blank#}2{#/blank#},南至 {#blank#}3{#/blank#},铁路全长1956千米。
5.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界限划分的主导因素是{#blank#}1{#/blank#}。青藏高原{#blank#}2{#/blank#}、{#blank#}3{#/blank#}资源丰富。
6.下列油田位于东北平原的是(    )
7.下列油田位于东北平原的是(    )
8.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主要依托(    )
9.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主要依托(    )
10.下列铁路干线中,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11.西北地区属{#blank#}1{#/blank#}地貌,{#blank#}2{#/blank#}作用形成的。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blank#}3{#/blank#},{#blank#}4{#/blank#}是最长的内流河。

4.单选题(共4题)

12.
有研究表明,每100g猪肝含铁25mg,这里所说的铁指的是()
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
13.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Mg、p、Ag
B.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C.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
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14.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

5.填空题(共6题)

16.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一个即可): 
(2)有CO2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CO2生成但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17.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氧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18.
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
(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2)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   
(3)配制60g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1g以下使用游码),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所配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9.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 检验.
20.
常温下,由分子构成、密度最小的气态物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该物质的一个化学性质  ,写出该物质的一条用途      
21.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
(1)请你从图甲中选择实验室用此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2)若用C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要从      (填“a”或“b”)进入集气瓶.
(3)闻氨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图乙是利用氨气做的一个趣味实验(夹持设备已略去),烧瓶中装有干燥的氨气,胶头滴管中装有水,先关闭阀门,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内,然后打开阀门,请你描述烧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选择题:(8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