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2.简答题- (共1题)
2.
(4分)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钾,为了回收利用,欲用2%的稀盐酸测定废水中的氢氧化钾含量(废水中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取50g废水于锥形瓶中,逐滴加入2%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7.3g,求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 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 (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小王 |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 溶液的pH>7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
小李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 A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 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 (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4.单选题- (共10题)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态氧、矿泉水、医用酒精均为纯净物 |
B.NaHCO3、H2SO4、HNO3均为酸 |
C.NH3•H2O、NaOH、KOH均为碱 |
D.CO2、Al2O3、KMnO4均为氧化物 |
10.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a2+、NO3-、CO32- | B.Na+、NO3-、K+、OH﹣ |
C.Na+、NH4+、OH﹣、Cl﹣ | D.Ba2+、H+、SO42-、NO3- |
5.填空题- (共8题)
17.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填“<”、“>”或“=”).
(2)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填“<”、“>”或“=”).
(2)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18.
某校举行了一次化学实验技能比赛,某参赛同学抽到的题目是:现有A、B、C、D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要求不使用任何试剂将它们鉴别出来。该同学采用两两相互反应方法进行实验,其相互反应实验现象如下表(“↑”表示气体,“↓”表示沉淀,“—”表示无明显现象)。
(1)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A与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 B | C | D |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1)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A与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20.
如图是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

上述过程的化学原理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溶于水后会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0),我们从酸碱反应的角度知道: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过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氨钠,其原因是 。
(3)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更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即向滤出碳酸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用作化肥中 肥.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叶片变黄,从施肥角度分析,这些小树能否施用该化肥 (填“能”或“不能”)。

上述过程的化学原理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溶于水后会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0),我们从酸碱反应的角度知道: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过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氨钠,其原因是 。
(3)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更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即向滤出碳酸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用作化肥中 肥.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叶片变黄,从施肥角度分析,这些小树能否施用该化肥 (填“能”或“不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