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618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0

1.单选题(共9题)

1.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 B. 煤气中毒 C. 冰山融化 D. 酸雨侵蚀
2.
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B.
C.D.
3.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D.西达苯胺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
4.
某气体可能由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且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8,则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CO2
B.该气体最多可能由3种物质组成
C.一定是CO与O2组成的混合物
D.一定是O2与CO2组成的混合物
5.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6.
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下列实验对应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实验内容
操作或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黑色固体是氧化铁
B
将氧化铜与碳粉混合高温加热
有红色物质生成
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C
用烧杯取井水20mL,加入少量肥皂水
搅拌,产生的泡沫较少,水面
有浮渣
该井水是硬水
D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
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B.BC.CD.D
7.
学校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学校图书馆内不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A.B.C.D.
8.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氧化铜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9.
已知:2KClO32KCl + 3O2↑,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生成的质量
C.固体中的质量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2.填空题(共2题)

10.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性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常用于扑灭档案资料、贵重仪器、设备的失火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1.
学校进行化学实验考查,某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根据提供的器材该同学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实验前甲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药品,该药品是        ;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图是该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标号),其中装置有误的是   填字母标号),改正的方法是     
  
(3)若另选药品,也能完成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制备,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检验该气体发生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