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硝酸钾(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请填空:
(1)硝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其中氮、氧两种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
(2)要配制60kg该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
(3)若将100克该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多少kg?(写计算过程)_____
(1)硝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其中氮、氧两种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
(2)要配制60kg该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
(3)若将100克该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多少kg?(写计算过程)_____
2.单选题- (共22题)
4.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
D.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5.
下列认识中,完全正确的是
A.氧气能助燃,因此可以做高能燃料 |
B.a g镁和b 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a+b)g氧化镁 |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体积等于200mL |
D.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
7.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8.
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可利用物质X通过反应X+2H2O2=Sb2O5+2H2O获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 SbO2 B. Sb2O3 C. HSbO3 D. H3SbO4
A. SbO2 B. Sb2O3 C. HSbO3 D. H3SbO4
13.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下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 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A.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 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14.
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离子 |
C.2Mg 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
D.2NH3 中的“2”表示 2 个氨分子 |
16.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B.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浓浓的白雾 |
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17.
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即变成纯水
B.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鉴别
C.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 洗洁精洗涤油污时发生了乳化作用
A. 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即变成纯水
B.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鉴别
C.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 洗洁精洗涤油污时发生了乳化作用
20.
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
C.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
D.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
2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外界条件不改变, 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 改变条件, 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A. 外界条件不改变, 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 改变条件, 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23.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
3.填空题- (共4题)
24.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请回答:
(1)变化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 B.分子变小了 |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25.
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26.
“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氮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
(2)16号元素属于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____(选填“得”或“失”)电子,离子符号_______。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____(选填“得”或“失”)电子,化合价为__________,它与16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氮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
(2)16号元素属于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____(选填“得”或“失”)电子,离子符号_______。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____(选填“得”或“失”)电子,化合价为__________,它与16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7.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写化学式):
①二氧化氮 ②氖气 ③氮气 ④氯化钠 ⑤二氧化碳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填充在灯泡中用作电光源的是_________
(3)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
(4)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
(5)造成大气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①二氧化氮 ②氖气 ③氮气 ④氯化钠 ⑤二氧化碳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填充在灯泡中用作电光源的是_________
(3)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
(4)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
(5)造成大气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3题)
28.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2)实验B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C通过_________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若小于1/5,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原因)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2)实验B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C通过_________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若小于1/5,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原因)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1)写出上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_,再添加药品。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
(4)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 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写出上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_,再添加药品。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
(4)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 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