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11月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558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4

1.综合题(共2题)

1.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⑴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①实验室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A.铁丝 B.肥皂水 C.过氧化氢 D.石灰石 E.蒸馏水 F.二氧化锰 G.高锰酸钾。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②根据物质在转化过程中的特点,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转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
A.氧气不足木炭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B.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接触
C.红磷燃烧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⑵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途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_____作用。利用下列流程分离并回收充分反应后的剩余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m的名称是____.操作m和操作n中都用到玻璃棒,操作m中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
⑶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和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B.每12gC和34gO2完全反应后,生成46gCO2
C.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
D.已知反应M+N=P+Q,则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⑷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近我国留美化学家参与合成的一种新型炸药C8N8016,它抗打击、抗震,但一经引爆便会发生剧烈爆炸.此炸药在爆炸时会分解出两种无毒气体,一种是空气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此炸药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的氧气几乎耗尽 
③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居民在冬天取暖的主要能源之一.煤中含有少量的硫,硫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而造成大气污染.小李家冬天取暖用煤2000千克,煤中含硫约1%.试计算小李家整个冬天向大气排放约__千克二氧化硫.
2.
为验证水的组成元素及探究水在电极端所发生的变化,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Ⅰ.验证水的组成元素
步骤一: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含少量Na2SO4)至充满管a和
管b。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步骤二:检验管中气体。
(1)Na2SO4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的离子,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气体为H2;若观察到_____,则证明气体为O2
(3)某同学提出实验后还需检验Na2SO4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__。
(4)若要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需要测定_________。
Ⅱ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若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改为___________.
(3) 用锌粒和稀硫酸为原料并选用装置C制取氢气,在反应过程中,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 水电解也能得到氧气,为什么在实验室中不采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___________.
Ⅲ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1)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____。   
(2)装置H的作用是_______。
(3)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___。(填“K”、“L”或“M”)

2.计算题(共1题)

3.
维生素C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查阅资料可知下列信息:
 
部分性质
生理作用
 
维生素C
化学式:C6H806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
中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
疾病的抵抗能力…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 .现有黄瓜、馒头、牛肉,其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维生素C的还原性进行实验探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说明了维生素C在空气中氧化除跟氧气有关外,还与 _________ 有关.因此,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C的损失 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3)①该兴趣小组同学对某果计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C6H806+I2═C6H606+2HI
实验步骤如下:
a.取果汁饮料10mL,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到50mL
b.加醋酸溶液酸化
c.加入少量指示剂
d.逐滴加入稀碘水至完全反应,实验测得恰好反应时,消耗溶质碘的质量为25.4mg.计算该果汁饮料每100mL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多少mg?(请将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②有些同学在测定时,未加入醋酸溶液酸化,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小于其他同学.
其原因是 _________ 

3.单选题(共7题)

4.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水要在通电的条件下才能分解,而双氧水只要加入二氧化锰就迅速分解
催化剂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温度
C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的浓度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A.AB.BC.CD.D
5.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一定”和“不一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一定是分子
6.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AB.BC.CD.D
7.
甲醛 (化学式为CH2O) 是室内装修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B.从质量上看:甲醛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从微观上看:甲醛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从宏观上看:甲醛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
8.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都正确的一组选项是
A.物质转化
B.实验记录
①硬水转化成软水—过滤
②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光合作用
①酚酞溶液中滴入浓氨水,溶液不变色
②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
C.爱护水资源
D.物质鉴别
①要防止水体污染
②地球表面水资源丰富,不需节约用水
①硫粉、木炭粉—观察颜色
②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所以提倡饮用蒸馏水
C.如果将水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D.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
10.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得一块橡皮的质量是23.43 g
B.用100mL量筒量取4.6mL水
C.为了节约药品,取药品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D.实验室制取O、H、CO等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向容器中装药品

4.多选题(共1题)

11.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A.AB.BC.CD.D

5.填空题(共2题)

12.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图甲是镁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氧化镁的示意图。

①氧化镁的化学式为___;图中的x=_______。
②从得失氧的角度看,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____反应;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反应中镁原子_____
(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13.
⑴碳是人类接触最早、利用最多的元素之一。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碳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

②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该反应中碳表现出_____(填“氧化”或
“还原”)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石灰石可用来吸收火力发电厂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2CaSO4+2Y,Y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⑵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工业上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天然气裂解法.写出天然气(CH4)高温裂解的化学方程式__.
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填数字序号).上述变化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填粒子名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7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