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阳光双语初中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525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1

1.推断题(共1题)

1.
将某紫黑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另一银白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F。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E 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写出银白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
(3)写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8题)

2.
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D.②④⑥⑦⑨
3.
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陶罐B. 雕刻石像C. 水车灌溉D. 预报地震
4.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6.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排空气法收集不到CO2﹣﹣集气瓶上的玻璃片没盖严
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前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红磷过量
7.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
A.氮气B.五氧化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8.
下列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实验室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B.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实验室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10.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主要实验步骤有:(1)装药品;(2)检查装置气密性;(3)加热;(4)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5)熄灭酒精灯;(6)收集气体;(7)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
A.(1)(2)(3)(4)(5)(6)(7)B.(2)(1)(4)(3)(6)(5)(7)
C.(1)(2)(4)(3)(6)(5)(7)D.(2)(1)(4)(3)(6)(7)(5)
11.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2.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
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比约为2:1
13.
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B.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将水加热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14.
“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徐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B.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15.
下列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是(  )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瓷制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⑦石棉网
A.①②⑤⑦B.①③⑥⑦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16.
下列实验操作: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其中(   )
A.只有②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正确
17.
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A.AB.BC.CD.D
18.
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连接仪器时,先将玻璃管润湿,后轻轻将玻璃管旋入胶皮管中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盐酸
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
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得到氧气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是否集满

3.选择题(共2题)

20.“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一现象只能在地球(  )地方实现。
21.“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一现象只能在地球(  )地方实现。

4.实验题(共4题)

22.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3.
小沛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容积为700mL,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100mL,实验开始前量筒200mL,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0mL。

(1)用力将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量筒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将步骤(1)后的集气瓶内气体换成等体积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氮气体积分数为99%),再次实验,发现白磷不能被点燃。由此可知,在所有操作均规范的情况下,步骤(2)实验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理论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该实验测得氧气体积是_____mL。
(3)已知氧气密度为1.4g/L,每31g白磷燃烧需要消耗40g氧气,若操作中要尽量消耗完瓶中的氧气,求完成此实验至少需要白磷_________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见图Ⅱ),选用容积为3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进行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Ⅰ、图Ⅱ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Ⅰ实验中实验现象为:实验开始时______;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_____。
(2)某同学用图Ⅰ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若上述步骤③中,未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他步骤不变,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___(填“左”或“右”)移动,后向___(填“左”或“右”)移动,最终活塞停在__mL刻度处。
(5)对照图Ⅰ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
25.
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除去固体小颗粒,在此操作中:
①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②操作前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填序号)。

(2)若过滤结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可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性,该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同学们想知道所得滤液是否是纯净物,可接着对滤液进行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