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_________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拓展延伸)由此你对燃烧的新认识________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_________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拓展延伸)由此你对燃烧的新认识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同学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是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他回家后查阅资料,查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2H2O=4NaOH+O2↑,且CaO2与Na2O2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1)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该同学为测定这种固体中CaO2的质量分数,称取20g样品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结果生成3.2g O2(假设样品中其它成分与水不反应).请你帮助计算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___.
(1)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该同学为测定这种固体中CaO2的质量分数,称取20g样品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结果生成3.2g O2(假设样品中其它成分与水不反应).请你帮助计算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___.
3.单选题- (共12题)
3.
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
5.
某课外小组取上述“红色”水,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实验.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2.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
A.吸附剂 | B.絮凝剂 | C.消毒剂 | D.催化剂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
B.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 ,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
1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
B.该元素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实际质量为40.08g |
12.
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
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
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 |
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 |
4.选择题- (共1题)
5.多选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2题)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填一种),其阳离子是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 (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3 Li 锂 6.941 | 4 Be 铍 9.012 | 5 B 硼 10.81 | 6 C 碳 12.01 | 7 N 氮 14.01 | 8 O 氧 16.00 | 9 F 氟 19.00 | 10 Ne 氖 20.18 |
3 | 11 Na 钠 22.99 | 12 Mg 镁 24.31 | 13 Al 铝 26.98 | 14 Si 硅 28.09 | 15 P 磷 30.97 | 16 S 硫 32.06 | 17 Cl 氯 35.45 | 18 Ar 氩 39.95 |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填一种),其阳离子是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 (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18.
近两年来,我国西南、北方、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______、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得出水是由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______、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得出水是由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19.
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因。________。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也应过量,你认为她的观点正确吗?并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下方法: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剩余。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因。________。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也应过量,你认为她的观点正确吗?并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下方法: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剩余。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