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二片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51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2

1.单选题(共6题)

1.
关于下列几种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空气 ②H2  ③CuO  ④Fe3O4  ⑤KClO3 ⑥冰水混合物,
A.属于纯净物的有②③④⑤⑥B.属于单质的有②,属于化合物的有③④⑤⑥
C.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⑥D.属于氧化物有③④⑥
2.
海南岛是“中国西瓜之乡”,种植的西瓜,硒的含量高,色泽好、糖分高,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这里的“硒”指的是(    )
A.原子B.单质C.分子D.元素
3.
某同学书写的试剂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4.
明矾石()广泛用于造纸、制革、化工,四川储量丰富,其化学式为:KAl3(SO4)2(OH)x.式中x的值是(  )
A.5B.6C.7D.8
5.
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都提醒着人们爱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发水电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
B.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水污染严重,应该严禁使用
C.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6.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 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 2:1
C.a 管的气体能被点燃,b 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
D.a 管的电极是负极,b 管的电极是正极

2.填空题(共2题)

7.
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温馨提示: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NO2和SO2
城市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贵阳
污染指数
93
85
72
120
25
首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NO2
SO2
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质量级别





 
(1)下列选项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氧气
(2)表中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______;为减少该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③把煤块加工成煤粉④开发新能源
(3)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___________。
①积极植树造林②多采用私家车方式出行③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④出门戴口罩⑤实行汽车单双号限行
8.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中 X 和 Y 处应该依次设置______;
A.活性炭吸附池和过滤池   B.沉淀池和过滤池
C.活性炭吸附池和沉淀池   D.过滤池和活性炭吸附池
(2)若取水口进入的是硬水,经过几步净化之后,到清水池中的水是___(填“硬水”或“软水”), 同学们可以加入___(填物质名称)来判断;
(3)若是在实验室里完成过滤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滤纸边缘应该低于漏斗边缘    B.玻璃棒搅拌加快液体的过滤速率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影响过滤速率    D.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气味 E.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重新过滤   F.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3.实验题(共3题)

9.
小云通过探究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CuO)、氧化铁(Fe2O3)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酸钾的熔点为 356℃,常温下稳定,在 400℃以上则分解产生氧气。酒精灯加热温度为400℃~500℃。
(提出猜想)除 MnO2、CuO 外,Fe2O3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 3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
(2)小云从下图中选择该实验的最佳发生装置是 ______。(只有一个选项)

(3)实验 4 中 X 的值应为______g,由实验1与实验4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结论)通过该实验探究中,得到的结论有________(填序号)。
A.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温度
B.二氧化锰只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
C.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D.催化剂可改变产物的质量
E. 三种催化剂中,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最好
10.
课堂上老师按“实验一”的装置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实验装置在微型试管中进行,如图中“实验二”和“实验三”所示:

(1)按“实验一”进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现象说明_____填序号);
①分子间有间隙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⑤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    ⑥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将装置改进成“实验二”后,其优点有_________(填序号):
A.减少空气污染B.实验现象更明显
C.实验结论更准确D.节约药品
(3)“实验三”的装置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装置少了一部分,该部分装置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查询资料发现:①浓氨水能够释放出氨气(NH3);②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反之则小于空气。实验过程中,_________填“E”或“F”)试管中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最先全部变红。
11.
小静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部分实验记录如下:

(1)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__(填序号)。
A.石蜡蒸气 B.石蜡固体 C.碳的小颗粒
(3)小娜对物质燃烧是否都有火焰产生感到困惑,在查阅资料之后整理得到下表:

由此可知,物质燃烧产生火焰是由___(填“固”、“液”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由此推测:①钠燃烧时________(填“有”或“无”)火焰产生;
②硫粉的沸点______(填“>”或“<”)燃烧时的温度,硫粉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