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51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6

1.简答题(共2题)

1.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C用_______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火焰的_____部分迅速烧红。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_。
(2)图A中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化学反应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
(3)图B中红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
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液体。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______(填“正”或“负”) 极。用 _____验证b管中的气体。
(2)电解水实验之前在水中加入少了稀硫酸的作用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I、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为 40℃.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 25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 6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填字母) 
A.变小    B 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瘪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_______时停止下流.
(得出结论)________.
II.某兴趣小组计划对空气成分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装置A、B顺序能否颠倒_____(填“能”或“否”)。

(2)除去氧气:该小组根据教材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除去了(1)中得到的气体中 的氧气。在拉瓦锡的经典实验中(装置如图 2),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只要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无法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D.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
(3)分析误差: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

3.流程题(共1题)

4.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小刚完善流程中的步骤或者所需药品:步骤1为_________,加入药品2的目的是______。
(2)小刚可用________来检验液体D是硬水还是软水,在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
(4)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 (_____)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5)关于过滤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
A.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    B.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D. 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置于烧杯的中间    E. 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二氧化锰和食盐

4.单选题(共17题)

5.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冰雪融化C.纸张燃烧D.粉笔折断
6.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奠定近代化学的基础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电子数不会发生变化D.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7.
某同学对SO2、NO2、O3和CO四种空气污染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O3属于单质B.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
C.SO2、NO2中都含有氧分子D.SO2、NO2、O3和CO中都含有氧元素
8.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雄方法。下列类推不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同种元素的粒子其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9.
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g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S2-
D.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10.
三种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p>n,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关系为    (    )
A.X=Y=ZB.Y>Z>XC.X>Z>YD.Z>Y>X
11.
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一种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A.O2B.2HC.ND.Fe
12.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 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13.
下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往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
C.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A. A B. B C. C D. D
14.
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燃着的木条证明不同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不同D.用小木条比较酒精灯火焰各层的温度
15.
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四组实验装置,在两两对比实验中,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 最难以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是(   )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16.
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如下图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加热固体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
C.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给液体加热
17.
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六种制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以较快制得氧气的是
①将氯酸钾单独加热,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③将高锰酸钾单独加热,
④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⑤常温下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⑥分离液态空气法。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D.全部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B.电解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
C.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19.
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0.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 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D. 净化后的水仍为混合物
21.
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8.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向右盘中加砝码B.减少药品C.移动游码D.增加药品

5.选择题(共2题)

2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6.填空题(共2题)

24.
(1)写出下列划线处“2”的意义。2H________;H2O_________
(2)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_,氩气_______;
铵根离子_______,三个铝离子__________,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3)某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Mg2+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合理的是(______)
A.酒精挥发﹣﹣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分子不同
25.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氧气获得和性质的网络图。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电解水是实现转化①的途径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很多,在自然界中,⑤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_作用。

7.实验题(共1题)

26.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利用发生装置A,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则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_____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若用装置D收集的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瓶中,瓶底都没有复燃,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写一条)______。
(2)某班同学用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选用C作发生装置,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速率过快,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对C装置如何改进可以减缓反应速率_______(更换实验仪器)。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制取甲烷所需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序号)若用上图E排空气法收集
甲烷,则甲烷导入端为_______(选填“a”或“b”)。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