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也可用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得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先检查气密性,其方法是: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处,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2)实验中,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将在__________刻度处;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除观察到白磷燃烧现象外,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
(3)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实验前,要先检查气密性,其方法是: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处,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2)实验中,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将在__________刻度处;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除观察到白磷燃烧现象外,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
(3)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A-H是八种不同的物质,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是暗紫色固体,B、G均为黑色固体,D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是白色固体,H是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H__________。
(2)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H__________。
(2)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1题)
4.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一般都需用到酶作为催化剂 |
B.在化学反应后的质量和性质均不发生变化 |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D.催化剂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增加生成物的最终质量 |
7.
如图,硒被誉为“搞癌大王”,根据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硒属于金属元素 |
B.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
C.硒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4 |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
11.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
B.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
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2.
下列有关氧气和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所有化学反应 |
B.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
C.氧气可用于气割、气焊;氮气在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 |
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出超导性能 |
13.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
B.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体积可以超过试管体积的1/2 |
C.利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需“垂直、悬空” |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4.多选题- (共2题)
14.
南开中学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小南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小开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小南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有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
B.小南同学可能未检查气密性,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有空气进入瓶内 |
C.小开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
D.小开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
15.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如图表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里的质量分数(n%)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A.![]() 如图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
B.![]() 如图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O%)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
C.![]() 如图表示利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关系 |
D.![]() |
5.填空题- (共4题)
16.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____。
(3)硫磺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____。
(4)镁条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____。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____。
(3)硫磺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____。
(4)镁条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____。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相同。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_不相同。
③Cl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电子(填写“得到”或“失去”),写出氯元素与铝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的“2”含义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2Fe2+中的系数“2”表示铁离子的个数为2
B.2MnO42-中“2-”表示每个锰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C.CO2中“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D.2H中“2”表示两个氢原子
E.S2-中“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F.Mg+2中“+2”表示镁离子所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相同。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_不相同。
③Cl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电子(填写“得到”或“失去”),写出氯元素与铝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的“2”含义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2Fe2+中的系数“2”表示铁离子的个数为2
B.2MnO42-中“2-”表示每个锰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C.CO2中“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D.2H中“2”表示两个氢原子
E.S2-中“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F.Mg+2中“+2”表示镁离子所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8.
根据下列物质名称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1)碳酸氢铵__________。
(2)氢氧化镁__________。
(3)硫酸__________。
(4)碳酸钾__________。
(5)两个氢气分子__________。
(6)磷酸钙__________。
(7)亚硫酸钠__________。
(8)氧化铁__________。
(9)硝酸银__________。
(10)4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
(1)碳酸氢铵__________。
(2)氢氧化镁__________。
(3)硫酸__________。
(4)碳酸钾__________。
(5)两个氢气分子__________。
(6)磷酸钙__________。
(7)亚硫酸钠__________。
(8)氧化铁__________。
(9)硝酸银__________。
(10)4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
19.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填“1”或“2”),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是由氧元素和_____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通过该方法得到水是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填写的仪器在过滤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通常利用滴加__________来区分软水与硬水,并且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填“1”或“2”),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是由氧元素和_____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通过该方法得到水是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填写的仪器在过滤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通常利用滴加__________来区分软水与硬水,并且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6.实验题- (共2题)
20.
南开中学的牛小政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1)写出该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2中应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___mL。
(3)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_____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 实验1 | 实验2 |
二氧化锰质量/g | 0.5 | 0.5 |
5%的过氧化氢溶液/mL | 40 | 待填 |
水浴温度/°C | 20 | 80 |
(1)写出该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2中应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___mL。
(3)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_____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21.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及收集装置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2)欲通过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写a或b)端通入;欲通过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_(填写a或b)端通入。
(3)固体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2O2+2H2O=4NaOH+O2↑。若通过此反应制取氧气,若要控制滴加液体速率可选用__________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填写字母序号)。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而且极容易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常用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得。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选用的收集并验满的装置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5)利用铁丝的燃烧研究氧气性质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水或细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制取氧气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照如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及收集装置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2)欲通过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写a或b)端通入;欲通过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_(填写a或b)端通入。
(3)固体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2O2+2H2O=4NaOH+O2↑。若通过此反应制取氧气,若要控制滴加液体速率可选用__________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填写字母序号)。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而且极容易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常用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得。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选用的收集并验满的装置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5)利用铁丝的燃烧研究氧气性质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水或细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制取氧气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照如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_____。

A.将烧杯换位水槽 |
B.导管深入烧杯中的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
C.将水换为冰水混合物 |
D.先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再将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