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
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实验I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补全实验II的实验现象:________。
(3)实验III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依据实验III,可以得到的关于蜡烛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III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图所示实验相比,实验3的优点是________
(查阅资料)
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实验I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补全实验II的实验现象:________。
(3)实验III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依据实验III,可以得到的关于蜡烛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III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图所示实验相比,实验3的优点是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身边的元素”展台摆放了一些家居用品,告诉大家身边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依据化学式计算出Na2S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3.科普阅读题- (共1题)
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NH3与食品工业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NH3与无机化工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图2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
② 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NH3与食品工业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NH3与无机化工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图2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
② 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
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
C.温度低于40 ℃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
4.单选题- (共8题)
5.选择题- (共1题)
12.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mathml#}{#/mathml#} ,前n项和为Sn,则 {#mathml#}{#/mathml#} ={#blank#}1{#/blank#}.
6.填空题- (共7题)
13.
将宏观和微观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若用“
”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在下列微观粒子的示意图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符号写出D中粒子所表示的物质为___________。
分别由B和D中的粒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C中粒子构成的物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写出D中粒子所表示的物质为___________。
分别由B和D中的粒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C中粒子构成的物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依据图②中显示的信息回答。

(1)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镁元素是质子数为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离子符号为______。
(3)氯化镁(MgCl2)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1)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镁元素是质子数为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氯化镁(MgCl2)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15.
今天天气晴朗,空气质量优良。
(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医疗急救时需要用到纯氧,这利用了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N2 | B.CO2 | C.PM2.5 | D.SO2 |
17.
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B中现象是声带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
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19.
“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其净水原理如图:

(1)通过滤网可去除_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2)抗菌活性复合滤料中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1)通过滤网可去除_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2)抗菌活性复合滤料中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