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50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除二氧化锰外其他物质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那么氧化铜是否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下面三组实验,实验中“待测数据”是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编号
氯酸钾
其它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二氧化锰0.5g
 

xg
氧化铜0.5g
 
 
问题讨论:(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实验③中x的数值为______。
(2)由实验③与实验 ______的“待测数据”相对比,若实验③“待测数据”更__________(填“大”或“小”),则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反思:(1)若要证明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设计实验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不变。
(2)你认为同学们设计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对比的目的是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根据化学式完成下列问题:
(1)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列式计算)
(3)20g的硝酸铵含氧元素质量是多少________?(列式计算)

3.单选题(共12题)

3.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B.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
C.燃烧中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后镁条变短了
4.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5.
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
7.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氯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45g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9.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氧化镁MgO2B.氯化钾K2ClC.氧化铁Fe2O3D.氧化钠NaO
10.
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部分地区时常现雾霾天气。你认为雾霾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可吸入颗粒物B.氧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11.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极易溶于水
C.铁、硫、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
D.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1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
B.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生成更多的氧气
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只有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才能分解产生氧气
13.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C.随意丢弃废电池不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D.水的软化是将海水变成可饮用的淡水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4.选择题(共1题)

15.

The boy was {#blank#}1{#/blank#} (walk) down the street when he saw the accident.

5.填空题(共5题)

16.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燃烧___________
(2)水通电____________
(3)硫燃烧_________
17.
下列物质:①氦气 ②液氧 ③空气 ④冰 ⑤过氧化氢溶液⑥水银 ⑦海水⑧氯酸钾⑨二氧化锰。用序号按要求填写:
(1)属单质的是_____(2)属化合物的是_____(3)属氧化物的是__
18.
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______种元素,D元素的原子容易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填化学符号);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填化学符号)
(3)写出C和E两种微粒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4)我国是燃煤大国,烟道气体脱硫是治理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______。
①烟道气体脱硫中的“硫”指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B.元素C.分子 D.离子
②烟道气体脱硫的方法之一是使煤烟中的二氧化硫(SO2)与碳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CaSO4).在将SO2转化为CaSO4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填“升高”、“降低” 或“不变”)
19.
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1个氧分子________②钙元素_________③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⑤氯化钠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微粒构成的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①2H______________
②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Mg2+___________
④H2O:____________
20.
2018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自来水B.冰水混合物C.河水D.蓝墨水
(2)生活中,人们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杀菌消毒。
(3)请你列举一种生活中具体的节水措施_________。
(4)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电解水的试验。a试管的气体是________,b试管连接电源的_______极。

6.实验题(共2题)

21.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图打开止水夹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如果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条)
(2)B图实验应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请指出图B实验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
22.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在装药品前应该先__________,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__________。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锥形瓶中盛放的固体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若用排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字母)。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①的下端需要浸入到液面下,原因是_________。若改成分液漏斗,则优点是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是_______(填序号).
(6)有一名同学欲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____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