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完成下列计算题:
(1)某元素R的原子能够形成核外有10个电子的Rn-离子,则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2)已知:十个C-12原子的质量为m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n克,则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用m、n表示)。
(3)已知某温度下,200g水中最多可溶解50gNaCl固体,则该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1)某元素R的原子能够形成核外有10个电子的Rn-离子,则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2)已知:十个C-12原子的质量为m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n克,则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用m、n表示)。
(3)已知某温度下,200g水中最多可溶解50gNaCl固体,则该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2.
完成下列计算:
(1)向200g30%的A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100g60%的A物质的水溶液,充分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2)欲配制密度为1.31g/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1000g,需要水_______g
(1)向200g30%的A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100g60%的A物质的水溶液,充分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2)欲配制密度为1.31g/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1000g,需要水_______g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通常状况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有可能出现放热、_____、既不放热也不吸热等三种可能性。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试剂瓶a、b、c中分别盛装有A、B、C三种干燥的粉末状固体药品。操作:用a、b、c三个烧杯,分别盛装相同体积的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撤去酒精灯,见沸腾刚止即迅速向a、b、c烧杯中对应加入一药匙的A、B、C。现象:a烧杯中的水立即沸腾,b、c烧杯中的水未见沸腾现象。

Ⅴ.(实验结论)
(1)物质A溶于水时,其热现象为_____,说明Q吸_______(填“>”或“<”或“=”)Q放。
(2)物质B或C溶于水时,其热现象为_______。
Ⅵ.(反思交流)不能准确断定物质B或C溶于水时的热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Ⅶ.(拓展实验)小张同学对物质A溶于水的实验现象很感兴趣,继续向沸腾刚止的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A,又看到沸腾现象,继续如此重复实验,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A,却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
Ⅰ.(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通常状况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有可能出现放热、_____、既不放热也不吸热等三种可能性。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试剂瓶a、b、c中分别盛装有A、B、C三种干燥的粉末状固体药品。操作:用a、b、c三个烧杯,分别盛装相同体积的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撤去酒精灯,见沸腾刚止即迅速向a、b、c烧杯中对应加入一药匙的A、B、C。现象:a烧杯中的水立即沸腾,b、c烧杯中的水未见沸腾现象。




Ⅴ.(实验结论)
(1)物质A溶于水时,其热现象为_____,说明Q吸_______(填“>”或“<”或“=”)Q放。
(2)物质B或C溶于水时,其热现象为_______。
Ⅵ.(反思交流)不能准确断定物质B或C溶于水时的热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Ⅶ.(拓展实验)小张同学对物质A溶于水的实验现象很感兴趣,继续向沸腾刚止的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A,又看到沸腾现象,继续如此重复实验,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A,却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
3.单选题- (共11题)
9.
1999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运用激光技术、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的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 B.原子核内部构成 |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 D.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
11.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述三种元素处于同一族 | B.上述三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
C.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g | D.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01 |
13.
下列对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B.溶液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
C.钠离子、氯离子水合的过程要吸热,故氯化钠溶液温度比先前水的温度低 |
D.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 |
14.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析出晶体后,在当时条件下应该成为不饱和溶液 |
B.质量百分比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C.升温或蒸发溶剂都能使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
D.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
4.填空题- (共5题)
17.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②号与⑥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_______(填“周期”或“族”)。
(2)表中⑤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_____,表中⑥号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⑨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3)表中⑩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⑦号元素的1个原子获得2个电子后所形成的微粒符号为_____。
① | | He | |||||||||||||||
② | ③ |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Ne | |||||||||
⑨ | ⑩ | | | | | | | Ar | |||||||||
| | | | | | | | | | | | | | | | | Kr |
(1)表中②号与⑥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_______(填“周期”或“族”)。
(2)表中⑤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_____,表中⑥号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⑨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3)表中⑩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⑦号元素的1个原子获得2个电子后所形成的微粒符号为_____。
19.
20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2)图1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与图2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2)图1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与图2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20.
完成下列实验题
(实验一)结合净化黄泥水的活动经验和加工自来水的原理,指出下列杂质的除去方法(填方法名称)
(实验二)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1)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D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完成本实验,所需仪器除B、E外,还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填仪器编号),仪器E的作用是_______。
(3)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_______、装瓶。
(4)如果量取水的体积时,操作者的视线是仰视,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实验一)结合净化黄泥水的活动经验和加工自来水的原理,指出下列杂质的除去方法(填方法名称)
水中杂质种类 | 除去杂质的方法名称 |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 ____ |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 ____ |
可溶性杂质 | ____ |
(实验二)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1)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D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完成本实验,所需仪器除B、E外,还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填仪器编号),仪器E的作用是_______。
(3)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_______、装瓶。
(4)如果量取水的体积时,操作者的视线是仰视,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