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市区联校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503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8

1.综合题(共2题)

1.
乙醇(C2H6O)俗称酒精,它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但在其他条件下能与 氧气发生其他类型的化学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的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无水乙醇中,铜丝很 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 A 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1)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2)灼烧后的热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给反应提供________元素的作用。
(3)科学证明,铜在该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_____不变,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生成的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 猜想二:CO2 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
小吴同学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认为猜想一错误,理由是________。 小李同学认为猜想二错误,理由是_________。 小张同学认为猜想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取少量 A 溶液,滴入适量的_________试液,液体颜色_________,则猜想三错误。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乙醛,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44,且含有 C、H、O 三种 元素(它们的质量比为 6:1:4),由此可推知乙醛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拓展活动)同学们再取少量 A 溶液,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后变蓝色,说明反应还有水生成。请写出乙 醇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2.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 A 装置中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2)用 B 装置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用 C 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中可用加热重铬酸铵粉末来制取氮气,其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填字母)。
某化学兴趣小组计划从洁净的空气中获得氮气,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

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向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刚冷却的凉开水,再将中间插有细导管的橡皮 塞塞到集气瓶口,然后用注射器向细导管中注入适量的有色水(如下图)。

①轻轻摇晃集气瓶,细导管中的有色水柱将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应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 b.说明有少量的氧气溶于水 c.刚冷却的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2.流程题(共1题)

3.
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如下:

已知:锡(Sn)能和四氯化锡(SnCl4)反应生成二氯化锡(SnCl2
(1)步骤①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3)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3.简答题(共1题)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一个镁原子_______。  ②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③氯化钠是由_____与____粒子构成。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 价)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
(2)在点燃条件下,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

写出上图中所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选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数目

4.计算题(共1题)

5.
剧烈运动时肌肉里会产生乳酸。请根据乳酸的化学式(C3H6O3)回答下列问题:
(1)C3H6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2)C3H6O3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C3H6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180 克 C3H6O3中含有多少克氧元素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5.单选题(共18题)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液体挥发C.空气液化D.纸张燃烧
7.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做燃料B.氯气用于消毒C.氧气供给呼吸D.金属用作导线
8.
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随着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结论可不必通过实验来证明
B.“低碳”理念是为了引导全社会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C.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D.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9.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塑料瓶等物品制作简易净水器B.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
C.二氧化碳有毒会使人窒息D.塑料袋是造成“白色污染”的重要原因
10.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CO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11.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 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B.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个数比为 12:17
C.该物质由 4 种元素组成D.该物质由 30 个原子构成
12.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气、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 稀盐酸
C.氮气 冰水混合物D.氧气 湖水
13.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八月桂花满院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车胎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夏天晾晒衣服比冬天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4.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15.
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a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B.+2C.+3D.+4
16.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7.
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含量,有关此实验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既难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木炭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要预先加少量水或细沙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C.闻药品的气味时,先打开试剂瓶塞,再将鼻孔凑到容器口
D.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19.
鉴别实验室中的下列物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A.蒸馏水和食盐水——观察颜色B.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
C.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D.二氧化碳和氮气——澄清石灰水
20.
下列节约行为中合理可行的是
A.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B.霉变的大米蒸煮后食用
C.把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用淘米水浇花
21.
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碘易患坏血病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
C.缺铁会引起贫血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2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D.加热液体
23.
为了证明某种金属可能和铁一样具有磁性,有同学提议“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

6.填空题(共2题)

24.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氧气B.金刚石C.氮气D.干冰E.食盐F.镁粉G.碳酸氢铵
(1)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
(2)可以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4)能使食物缓慢氧化而腐烂的是_______。
(5)用作生活中调味品的是_______。
(6)用作化学肥料的是_______。
(7)可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的是_______。
25.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净水时,为了让水中悬浮杂质沉降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能除去异味。
(2)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进行检验;日常生活中常通过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 水的硬度。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 10 mL 的_______气,同时电源正极产生_______mL 气体。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
(4)烧水的水壶底部,容易形成水垢,水垢的成分之一是碳酸钙,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清除, 这种调味品是_______(写名称)。
(5)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