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流程- (共1题)
1.
利用工业炼铅产生的锌灰(主要成分为ZnO、PbO、FeO、MnO2、CuO)可回收制备ZnCl2,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实验中,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时间对锰脱除效果的影响如下表,则适合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表1 温度对锰脱除效果的影响
表2 反应时间对锰脱除效果的影响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H2O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已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则氧化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置换”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Zn+Pb2+=Pb+Zn2+、_________。
(4)由锌灰制取金属锌可采用碱溶解,然后电解浸取液,已知:ZnO溶于NaOH溶液中生成[Zn(OH)4]2−,则阴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ZnCl2晶体溶解于饱和Na2CO3溶液中,得到6.46 g的碱式碳酸锌[Znx(CO3)y(OH)z],为了测定其组成,充分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浓硫酸和碱石灰,质量分别增重了0.72g和0.88g,则该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实验中,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时间对锰脱除效果的影响如下表,则适合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表1 温度对锰脱除效果的影响
温度/℃ | ρ(Mn2+)/mg/L | 除锰率/% |
10 | 0.325 | 87.9 |
30 | 0.341 | 89.5 |
50 | 0.424 | 84.3 |
70 | 0.646 | 76.1 |
表2 反应时间对锰脱除效果的影响
时间/h | ρ(Mn2+)/mg/L | 除锰率/% |
1.0 | 0.995 | 63.1 |
1.5 | 0.794 | 70.6 |
2.0 | 0.328 | 87.9 |
2.5 | 0.325 | 87.9 |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H2O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已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则氧化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置换”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Zn+Pb2+=Pb+Zn2+、_________。
(4)由锌灰制取金属锌可采用碱溶解,然后电解浸取液,已知:ZnO溶于NaOH溶液中生成[Zn(OH)4]2−,则阴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ZnCl2晶体溶解于饱和Na2CO3溶液中,得到6.46 g的碱式碳酸锌[Znx(CO3)y(OH)z],为了测定其组成,充分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浓硫酸和碱石灰,质量分别增重了0.72g和0.88g,则该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 (共2题)
2.
研究发现,NOx和SO2是雾霾的主要成分。
Ⅰ.NO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可以利用化学方法将二者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已知:N2(g)+O2(g)⇌2NO(g) ΔH=+180 kJ·mol−1,2CO(g)+O2(g)⇌2CO2(g) ΔH=-564 kJ·mol−1。
(1)2NO(g)+2CO(g)
2CO2(g)+N2(g) ΔH=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_下能自发进行(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
(2)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0~15min)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①已知:平衡时气体的分压=气体的体积分数×体系的总压强,T℃时达到平衡,此时体系的总压强为p=20MPa,则T ℃时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___;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NO和CO2各0.3 mol,平衡将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填字母)。
Ⅱ.SO2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燃烧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键。

已知:亚硫酸:Ka1=2.0×10−2 Ka2=6.0×10−7。
(3)请通过计算证明,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上方图示的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NO、SO2转化为硫酸铵,从而实现废气的回收再利用。通入NO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通入的NO体积为4.48 L(标况下),则另外一个电极通入的SO2质量至少为________g。
Ⅰ.NO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可以利用化学方法将二者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已知:N2(g)+O2(g)⇌2NO(g) ΔH=+180 kJ·mol−1,2CO(g)+O2(g)⇌2CO2(g) ΔH=-564 kJ·mol−1。
(1)2NO(g)+2CO(g)

(2)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0~15min)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①已知:平衡时气体的分压=气体的体积分数×体系的总压强,T℃时达到平衡,此时体系的总压强为p=20MPa,则T ℃时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___;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NO和CO2各0.3 mol,平衡将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填字母)。
A.增大CO浓度 | B.升温 | C.减小容器体积 | D.加入催化剂 |

已知:亚硫酸:Ka1=2.0×10−2 Ka2=6.0×10−7。
(3)请通过计算证明,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上方图示的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NO、SO2转化为硫酸铵,从而实现废气的回收再利用。通入NO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通入的NO体积为4.48 L(标况下),则另外一个电极通入的SO2质量至少为________g。
3.
以铁矿石(Fe2O3)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Fe3[Fe(CN)6]2和Fe(SCN)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O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
(2)KSCN是检验Fe3+的试剂之一,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__________。如图是SCN−与Fe3+形成的一种配离子,画出该配离子中的配位键(以箭头表示)_______。

(3)K3[Fe(CN)6]晶体中Fe3+与CN−之间的键型为_______,该化学键能够形成的原因是_____。
(4)K3[Fe(CN)5NO]的组成元素中,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配合物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芳香化合物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
(5)把氯气通入黄血盐(K4[Fe(CN)6])溶液中,得到赤血盐(K3[Fe(CN)6]),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Fe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FeO晶体中Fe2+配位数为____,若该晶胞边长为acm,则该晶体密度为___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
(1)写出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O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
(2)KSCN是检验Fe3+的试剂之一,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__________。如图是SCN−与Fe3+形成的一种配离子,画出该配离子中的配位键(以箭头表示)_______。

(3)K3[Fe(CN)6]晶体中Fe3+与CN−之间的键型为_______,该化学键能够形成的原因是_____。
(4)K3[Fe(CN)5NO]的组成元素中,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配合物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芳香化合物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
(5)把氯气通入黄血盐(K4[Fe(CN)6])溶液中,得到赤血盐(K3[Fe(CN)6]),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Fe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FeO晶体中Fe2+配位数为____,若该晶胞边长为acm,则该晶体密度为___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

3.推断题- (共1题)
4.
利用木质纤维可合成药物中间体H,还能合成高分子化合物G,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化合物E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
(4)F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_个。F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I为H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结构,1mol I发生水解反应消耗2mol NaOH,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3∶2∶1的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用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________________。

已知: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化合物E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
(4)F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_个。F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I为H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结构,1mol I发生水解反应消耗2mol NaOH,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3∶2∶1的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用


4.单选题- (共5题)
5.
空气污染物NO通常用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HNO2、NO3-,再利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HNO2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生成Ce4+,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由右室进入左室 |
B.Ce4+从电解槽的c口流出,且可循环使用 |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HNO2+6H++6e-===N2↑+4H2O |
D.若用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当消耗标准状况下33.6 L甲烷时,理论上可转化2mol HNO2 |
7.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与Z同主族,Z与W同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Y>Z |
B.Z的简单离子与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
C.化合物WX2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NH4)2Fe(SO4)2·6H2O晶体中的NH4+: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再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
B.验证FeCl3与KI反应的限度:可将少量的FeCl3溶液与过量的KI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用CCl4萃取,静置,再滴加KSCN溶液 |
C.受溴腐蚀致伤时,先用稀NaOH溶液洗,再用水洗 |
D.用激光笔检验硫酸铜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 |
9.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
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 |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 |
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 |
5.实验题- (共1题)
10.
甲醛(HCHO),无色气体,易溶于水,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40%甲醛溶液沸点为96℃,易挥发。甲醛在碱性溶液中具有极强的还原性。为探究过量甲醛和新制Cu(OH)2反应的产物成分,进行如下研究:
(1)在下图装置中进行实验,向a中加入0.5 mol·L−1 CuSO4溶液50mL和5 mol·L−1 NaOH溶液100mL,振荡,再加入40%的甲醛溶液40mL,缓慢加热a,在65℃时回流2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有棕色固体生成,最后变成红色,并有气体产生。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②仪器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③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发现气体产物是副反应产生的。为确认气体产物中含H2不含CO,将装置A和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后进行实验。


①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确认气体产物中含H2而不含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证明a中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清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
(4)为研究红色固体产物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

已知:ⅰ.Cu2O
[Cu(NH3)4]+(无色)
[Cu(NH3)4]2+(蓝色)
ⅱ.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红色固体产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1)在下图装置中进行实验,向a中加入0.5 mol·L−1 CuSO4溶液50mL和5 mol·L−1 NaOH溶液100mL,振荡,再加入40%的甲醛溶液40mL,缓慢加热a,在65℃时回流2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有棕色固体生成,最后变成红色,并有气体产生。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②仪器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③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发现气体产物是副反应产生的。为确认气体产物中含H2不含CO,将装置A和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后进行实验。


①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确认气体产物中含H2而不含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4)为研究红色固体产物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

已知:ⅰ.Cu2O


ⅱ.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红色固体产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工业流程:(1道)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